吳老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啟大爆炸,回到大明當才子,吳老狼,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外,等到災難過後再行回城,這樣損失也許還能小一些。”
“真的不能挽回了?”明熹宗失望問道。張大少爺苦笑說道:“皇上,如果微臣能夠挽回,為了京城子民,也為了大明百姓,微臣那怕粉身碎骨也在所在惜,可是微臣能力再大,也沒辦法阻止這天降大難啊。”說罷,張大少爺又好心建議道:“皇上,微臣認為你最好還是暫時離開京城,等過了五月初六再回京城,以免災禍波及。還有,請皇上把京師三大營的軍隊也動員起來,維持次序組織百姓出城,準備搶救受災百姓,同時做好準備,以免大災之後刁民乘亂鬧事。”
魏忠賢也在旁邊幫腔勸說,明熹宗則沉默良久,半晌才站起來說道:“好吧,傳旨,朕和皇后嬪妃暫時移居西山,忠賢隨駕,田爾耕率領宮中侍衛護駕。京師三大營,由張愛卿你暫時掌管,組織百姓撤離京城。”
明熹宗糊塗了一輩子,這次總算做出了一個正確選擇,把京師三大營的軍隊暫時交給張大少爺後,京城百姓的撤離頓時順利了許多。天啟六年端午節這天,至少八成的京城百姓都在軍隊的組織下撤出了北京城,一些打算乘亂打劫的流氓地痞也被堅決鎮壓,人頭掛到京師各大城門示眾,警示後來者,只有一兩成的百姓和迂腐官員堅決不肯相信會有大難降臨,留在城中繼續生活。對於這些人,張大少爺連理都懶得理會他們,只是指揮軍隊嚴密看守大小街道,維持治安和次序,等待爆炸降臨。
北京城有史以來最為冷清的端午節在京師百姓提心吊膽中過去,天啟大爆炸發生的日子也在張大少爺的緊張等待中來臨。
公元一六二六年,大明天啟六年五月初六,天空晴朗,萬里無雲,巳時正,東北方向傳來一聲悶雷似的轟響,隆隆的聲音漸漸向西南移動。突然一聲巨響,王恭廠方圓十幾裡頓時湧起漫天的灰土,緊接著天色便昏暗下來,不一會兒就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大地猛烈震撼,無數房屋轟然傾倒,許多大樹連根拔起。其時天若崩塌,昏黑如夜,萬室平沉。若亂絲、若五色、若靈芝狀的煙氣沖天而起,經久方散。東自順城門大街,北至刑部街,長近四里,周圍十三里,上萬間房屋化為齏粉。
爆炸聲音之大,就連遠在西山的明熹宗一行都聽得清清楚楚,不待他們的驚魂落定,王恭廠又是一聲轟鳴,地面突然迸裂,出現兩個十幾丈深的大坑。只見從坑中升起一股股煙雲,飄飄然向東北方向滾滾而去。石駙馬大街上有數千斤重的大石獅竟被擲出順承門外。西安門一帶,米粒大小的鐵渣在空中飛舞濺落。象來街的皇家象苑,象房全部傾倒,成群大象受驚而出,狂奔四方。長安街和德勝門一帶,不時從空中落下人頭,有的僅剩眉毛和鼻子。密雲境內,居然飛來二十餘棵大樹,更加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死傷的人無論男女老幼,許多人都是赤身裸體,衣帽鞋襪凌空飛舞,大都飄往數十里外的西山,落到西山昌平州教場,衣服,首飾、銀錢、器皿雨點落下,無所不有。
“傳旨。”遙望著被灰塵籠罩的京城和近處雨點般落下的諸般雜物,明熹宗顫抖了許久,才從蒼白的嘴唇裡吐出一句話,“命張好古查抄信王府,信王朱由檢貶為庶民,發往甘肅,永遠圈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