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三章 職權變遷,回到大明當才子,吳老狼,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公認能帶兵的老丈人提上來,不過也好,山海關軍隊控制在老丈人手裡,我至少不用擔心屁股背後被人捅一刀!”

………………

一天後,明熹宗在乾清宮正式接見遼東大捷和西南大捷的主要功臣,大加封賞,西南大捷的頭號功臣石柱總兵秦良玉晉封都督同知,掛鎮南將軍印,賜彩帛羊酒;四川巡撫朱燮元和四川總兵杜煥各升四川總督和上護軍將軍,其他有功將士也各有升賞;五省總督張鶴鳴則因為是東林黨人,又被人彈劾他指揮不當,導致前期屢立功勳的貴州巡撫王三善被叛軍俘虜,不屈殉國,還有坐視貴陽被圍而不救,導致城中易子相食,魏忠賢抓住這個把柄狠狠收拾政敵,逼得張鶴鳴告病請辭,回家養老——但不管怎麼說,西南大捷的封賞基本上還是讓人服氣的。

和西南大捷的基本公平相比,遼東大捷的封賞就有讓人看不清楚了,頭號功臣張大少爺僅僅官升一級,賞銀三十兩,結果就連明熹宗都有些看不下去,覺得賞得太少,要魏忠賢帶著內閣重新議封,魏忠賢則把脖子一揚,大聲說道:“皇上,張好古是奴婢的乾兒子,所以他的功勞再大,都得先減七成!”還別說,魏忠賢這句話還真唬住了不少人,以為這個死老人妖改了性子了,不過張大少爺的北直隸都轉運使兼薊門巡撫官職定下來時,文武百官又在肚子裡罵上了娘——北直隸都轉運使是虛銜不算什麼,關鍵是薊門巡撫,這可是掌管六個衛所的要職肥缺!光是軍費一項,只要吃一半的空額,一年都不知道要弄多少銀子!

張大少爺是明抑暗揚,另一個閹黨官員高第則是載譽而歸,頗有自知之明的高第見好就收,堅決請辭,領了一個太子少保頭銜和帶著大量賞賜榮歸故里,成為第一個從遼東經略使這個不吉位置上全身而退的官員,等到風頭過去再想辦法復出為官。同時馬世龍、滿桂、趙率教和吳襄等武將全部榮升總兵,茅元儀升布政司參議,仍回山海關任職;錦州監軍太監紀用也升了兩級,掛御馬監掌印銜,駐山海關監軍——張大少爺力求魏忠賢的結果。就連張大少爺的專用外交騙子陸萬齡,也跟著沾光升到了從七品的兵部給事中。張石頭則因為沒有功名,只能走武職升遷,領了一個百總銜,儘管如此,張石頭的父親張福還是向張大少爺磕頭感謝了許久。其餘文武官員的升遷,還有魏忠賢子侄跟著沾便宜的封賞升遷,過於繁瑣,這裡就不一一敘述了。

大張旗鼓的封賞終於是結束了,可朝廷大員們的心臟卻又提到了嗓子眼——高第辭職,遼東經略使那個不祥位置可就又騰出來了,不管誰去坐高第那個位置,可都不敢保證自己有高第那麼好的運氣,手下出現一個能用三千兵力攻破盛京的變態瘟神。不過還好,遼東新經略使的人選很快定了下來,在遼東兩起兩落的熊廷弼第三次挺身而出,志願接任了這個危險差使。文武百官慶幸之餘,又有一件讓他們目瞪口呆的事發生了,朝廷採納張大少爺關於遼東經撫分權的建議,正式下文,讓遼東經略使直接控制山海關軍隊,專職負責推行三方佈置剿滅建奴國策,並且負責聯絡蒙古林丹汗共同剿奴,不得插手關外軍隊百姓和城池的管理。關外土地、軍隊和百姓則全權交託給遼東巡撫,設衙寧遠,就地自籌糧款修繕錦州城池,而擔任遼東巡撫的不是別人,正是那位在遼東大捷‘支援’有功的寧前道…………

遼東巡撫的委任狀和經撫分權的聖旨一起送到寧遠,對遼東巡撫一職朝思暮想的寧前道先是欣喜若狂,然後是目瞪口呆,“遼東經撫分權?在遼東本地自籌糧款、組織百姓修繕錦州城池?試行寧錦防線?”

“是那個王八羔子想出來的缺德主意?”目瞪口呆了許久,寧前道找了一個沒人的地方就大罵開了,“掉哪媽啊!老子提出修築寧錦防線,不過是想讓皇上記得我,在考慮遼東巡撫人選時想到我,現在遼東巡撫倒是當上了,修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