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三章 職權變遷,回到大明當才子,吳老狼,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繞的繞了一通,熊廷弼不禁有些暈頭轉向了,用指頭敲敲發漲太陽穴整理整理頭緒,熊廷弼改變口氣說道:“不錯,如果遼東的情況允許,嘗試著在錦州修建一座前沿堡壘也不無商量,可是大量修建城池堡壘,我還是堅決反對。”
“所以才讓他先修錦州城試試啊。”張大少爺理直氣壯的說道:“如果成功了,大明既可以在遼東增加一處前沿陣地,又可以堵住那些沒有戰略眼光一味只知道叫嚷寸土不讓的官員的嘴,還可以保護錦州右屯附近的百姓——再進一步說,說不定還真可以五年平遼。就算失敗了,朝廷又不損失一兩一文,何樂而不為?”
“猴崽子這話說得對,是應該給他一個機會試一試。”魏忠賢終於被張大少爺的話打動——關鍵是不用從魏忠賢手裡掏銀子。附和了一句後,魏忠賢又疑惑的問道:“對了,猴崽子,剛才你還說了這麼一句——讓此人掌管寧遠、前屯和錦州的關外之地,甚至封他為遼東巡撫也不無為過,對他委以關外土地軍民錢糧的全權。這麼一來,遼東經略使的位置放到那裡去?”
“魏公公,微臣這麼說是有原因的。”張大少爺也不忌諱,直接說道:“自天啟元年以來,遼東經撫不和,幾乎就是慣例。熊大人第二次出任遼東經略,差不多被遼東巡撫王化貞架空;孫承宗孫閣老督師遼東,一連換了三個遼東巡撫,都是因為經撫不和所致。高大人接任遼東,遼東巡撫一職雖然虛懸,但寧前道卻又頂替了巡撫的位置繼續與高督師意見相左,為了覺華島存糧的事,甚至逼得朝廷下旨才化解分歧!”
“不錯,遼東經撫每每不和,也經常讓朕頭疼萬分。”明熹宗點頭。張大少爺拱手答道:“皇上聖明,實情正是如此。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全是因為遼東經撫職權重疊,經撫爭權所致——所以微臣大膽建議經撫分權而管,讓主張防守的高督師直接負責山海關兵馬,專心節制三方和聯絡蒙古封鎖建奴,保衛京師東北大門安全,同時訓練軍隊,積蓄力量等待反擊。而山海關以北的土地軍民,交給遼東巡撫專管,經略使只指揮方向,而不直接控制關外軍隊。這麼一來,就有三個好處,一是徹底消除了經撫不合而導致互相掣肘的局面,二是同時推行微臣與熊大人提出訓練新軍計劃,還有實現這位大人提出的修建寧錦防線計劃,兩者各有專人負責,毫無衝突。第三嘛,關門關外兩重門閂保護,進可光復遼東,退可確保京師安全,皇上和九千歲高枕無憂。”
口沫橫飛的說完,張大少爺又向轉目盤算的明熹宗等人笑眯眯的問道:“皇上,魏公公,熊大人,你們覺得微臣的提議如何?”
“主意不錯,確保京師安全的同時攻守兼備,還能堵住那些言官御史的嘴,讓那些主張放棄錦州堅守的官員和主張寸土不讓的官員都無話可說,也省得老是擔心經撫不和影響遼東戰事。”明熹宗心中盤算,向魏忠賢問道:“忠賢,你意下如何?”
“修建寧錦防線,不用從國庫掏一兩銀子,當然可以試一試。訓練新軍雖然要花銀子,但是西南的叛亂已經平息,這點錢國庫還是拿得出來的。再說薊門和山海關離京城最近,這兩個地方的軍隊也不能安排不可靠的人掣肘。”魏忠賢也是站在自身角度盤算,答道:“回皇上,奴婢覺得可以一試,但奴婢不是很懂軍事,這事還得問一問熊大人。”
明熹宗和魏忠賢的目光都轉向熊廷弼時,熊廷弼心裡算盤也打完了——這一次熊廷弼重被起用,可以說是雄心壯志不減當年,鐵了心是衝著遼東經略使這個位置來的。但是經過上次王化貞的教訓,熊廷弼也很清楚經撫不和會導致什麼後果,還有自己手裡沒有一支可靠軍隊會有什麼下場,所以熊廷弼也對張大少爺的提議十分動心,心道:“他孃的,分權就分權!至少老子在山海關可以毫無掣肘的訓練新軍,寧遠、前屯和錦州就算打了敗仗,也牽連不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