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四章 準備拔毛,回到大明當才子,吳老狼,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舒一口氣,擦著冷汗說道:“想不到亂賊沒流竄進陝西腹地,倒盯上了潼關。幸虧老夫提前有了準備,否則現在才去增援潼關,能不能及時趕到都是一個問題,西安城裡的亂賊再出兵追擊,我們的主力可就要被前後夾擊了。”說到這裡,孫承宗心裡忽然‘嘎當’一下,開始醒過味來,喃喃道:“不對啊,楊作楫擔任河南巡撫七年,期間只是在天啟四年回過一次京城,張好古小子天啟五年才步入的仕途,又從來沒有來過河南,和楊作楫也從來沒見過面,怎麼可能和楊作楫是生死知交…………?”
“糟糕!”想到這裡,孫承宗一拍花白頭髮,懊惱道:“氣殺老夫也,又上這小子的當了,這小子早就算準老夫的心思和反應了!”孫承宗在西安城外懊惱又被張大少爺狠擺一道的時候,天啟九年二月初七,張大少爺的軍隊已經在孟津渡過了黃河,全踏入河南府境內,因為陝西軍情告急,河南巡撫楊作楫和巡按鮑奇謨早早就趕到了潼關親自督陣,指揮軍隊嚴防死守,所以前來碼頭迎接張大少爺只有河南道御史梁之棟與洛陽知府陳奇瑜。賓主見面,張大少爺第一句話就問道:“潼關的軍情如何了?亂賊有沒有進犯潼關?”
“回部堂,剛收到的塘報,兩天前,陝西亂賊六萬餘人,已經抵達了華陰,不出意外的話,潼關那邊現在已經開戰了。”梁之棟恭敬答道。張大少爺一驚,趕緊又問道:“那陝西孫閣老那邊,有沒有給潼關派遣援軍?”
“派了。”梁之棟的回答讓張大少爺長舒了一口氣,“孫閣老派來的延綏總兵張應昌將軍五天前就已經抵達了華陰,而且也接受了楊中丞的邀請,率領本部三千軍隊移駐潼關幫助守城。”
“謝天謝地。”張大少爺擦了把冷汗,拍著胸口說道:“張應昌我知道,從天啟六年開始就活躍在平亂戰場上,從一個參將升到總兵,也立了不少功勞,有他在潼關助戰,我多少可以放心點了。”說罷,張大少爺又趕緊問道:“對了,梁大人,陳大人,河南守衛潼關的軍隊情況如何?把你們知道的全告訴我。”
“多謝部堂關心河南情況。”梁之棟拱手道謝,介紹道:“部堂,我們河南因為久無戰事,自大明開國以來就沒設立過總兵,除去地方守備軍隊外,僅有兩員副將陳永盛和芮琦統屬軍隊分駐洛陽、開封,協助鎮守地方,但兩位將軍手裡的兵力都只有四五千人,這次楊中丞緊急抽調軍隊增援潼關,總共只抽調到了大約五千軍隊,加上潼關原有的千餘軍隊,所以能夠參戰的河南軍隊,僅有六千餘人。”
“就這麼點?太平了這麼多年,武備鬆弛得也太厲害了。”張大少爺又皺起眉頭。梁之棟苦笑說道:“部堂所言極是,河南的武備,確實太鬆弛了一些。但還有個壞訊息,部堂大概還不知道,因為久無戰事,河南軍隊的欠餉缺糧情況十分嚴重,士兵們最長的已經有九個月沒有領到軍餉了,虧得楊中丞甚得人望,保證戰後一定如額髮放,所以才沒有鬧起來,也老老實實的隨著楊中丞到了潼關打仗。但糧草問題,楊中丞就沒辦法了——潼關的糧草,最多隻能用半個月,楊中丞無數次派人催促,但戶部和兵部的糧草何時才能送到前線,現在還說不準。”
“這完全是個爛攤子啊,楊作楫他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張大少爺倒吸了一口涼氣。旁邊的洛陽知府陳奇瑜則戰戰兢兢的說道:“張部堂,你這次過境洛陽,如果想要在洛陽就地取糧的話,那卑職該死,只能對你說對不起了。河南大旱八年,蝗災八年,官府糧庫裡早就是空空如也,卑職就連一顆糧食都拿不出來了。”
“別怕,我的糧草還算充足,勉強夠用到潼關。”張大少爺的話先讓陳奇瑜提到嗓子眼的心放回肚子裡,接下來的話卻又把陳奇瑜嚇得撲通跪下——張大少爺微笑說道:“這次西安淪陷,西安城裡的糧草肯定損失慘重,在朝廷的軍糧沒有送抵前線之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