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致橡樹》……
天下第一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4章 《致橡樹》……,我,譜寫中華上下五千年,天下第一白,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952年,舒婷出生於閩省石碼鎮,隨後,舒婷的母親帶著舒婷兄妹三人來到了閩省廈市,並住在外祖母的家裡。1964年,舒婷就讀於廈市1號,1969年,舒婷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成為了一名女知青。”
向來講詩人。
如果單獨講詩,或許也能理解一二。
但如果沒有背景,不瞭解詩人,那麼真的很難完全瞭解這一些詩的意思。
所以。
舒婷寫的詩陳凡暫時先不說,他首先要向大家介紹的是舒婷這個人。
所以。
在與群裡一眾粉絲聊過之後,陳凡便直接在西湖邊上再次開了直播。
與往常一樣。
陳凡剛開直播,無數粉絲便紛紛進入了陳凡直播間。
並且。
他們直接就問起了一個令他們有一些疑惑的問題。
“凡哥,什麼是上山下鄉,又什麼是女知青?”
“這都不懂?”
陳凡正要說……
隨後卻是明白。
是了。
明朝之後前世就與這個世界不一樣了。
所以這一世,也有不少與前世不一樣。
特別是對於現代來說。
他們不知道上山下鄉,不知道知青太正常了。
不過這倒是一個比較有興趣的話題。
陳凡解釋說道:“知青就是知識青年的意思,女知青就是女性知識青年。不過,這個知識青年並不代表他們一定有著非常高深的學問。在那個時代,整個國家普遍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很多人小學沒畢業,讀了初中的都受很不錯。要是讀了個高中,基本上和現在本科差不多。”
“只是那個時候,上頭經濟發展的並不是很好,很多留在城市裡的知識青年無法就業,也沒有合適的崗位給他們提供。於是,上頭便提議,到農村去,並且認為,農村有更為廣闊的舞臺。至此,上山下鄉就成為了知青的標誌。城市裡大量的知青,他們便隨著上頭的建議,去往了全國各地的農村。”
說完。
陳凡又補充了一句:“這個,我說的並不是我們所在的世界。”
只是雖然陳凡這樣說。
但陳凡提到的知青與上山下鄉,卻是讓一眾粉絲無比的激動。
“上山下鄉,嘖嘖,這個提議好。”
“知青,哈哈哈,學習到了一個新的詞彙,很喜歡知青這個稱號。”
“我也很喜歡,比那些什麼知識分子,公知什麼的好聽多了。”
要說現在。
對於文化人的稱呼,現在都有一些變味。
可是。
知青這個稱號一出,卻是讓大家好像重新認識了這一些群體。
他們是受教育更高的知識群體。
他們是愛國有為的青年。
當兩者結合在一起,那就成為了知青。
只是。
當大家對於知青這個稱呼無比感興趣時。
不少人對於陳凡提到的知青所在的背景,也變得更為感興趣起來了。
“感覺凡哥所說的那個年代和我們有一些不一樣。”
“確實不一樣,雖然凡哥講得簡單,但知青,上山下鄉……如果真的有這些事,那一定會是大事件,可是,我們卻不知道。”
“凡哥不是說了嗎,這並不是我們所在的世界。”
“正因為不是我們所在的世界,我才更感興趣啊。”
不少人雖然並不知道陳凡所說的那個世界到底是哪個世界。
但是。
腦海裡面只是想上一想,他們便感覺無比的激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