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天下第一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0章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我,譜寫中華上下五千年,天下第一白,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像司馬遷這樣的史官世家出身,這樣的羞辱他是不會接受的。
哪怕就是死,司馬遷也不可能接受。
但司馬遷為什麼還會接受?
這時。
鏡頭裡面出現了司馬遷與他的父親司馬談的對話。
司馬談臨終之前囑咐司馬遷,一定要將太史公書完成。
最終。
司馬遷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的羞辱,選擇了腐刑。
他為的,就是活下去。
只是雖然如此,但在承受這樣的腐刑之下,哪怕再剛烈,再能忍的人,內心也是悲痛欲加。
這個時候,司馬遷給自己的好朋友“任安”寫了一封回信。
“任安”很欣賞司馬遷。
哪怕司馬遷遭受到了腐刑,但任安還向朝廷一次又一次推薦他。
但司馬遷卻看得清楚,在他的回信當中,司馬遷說道:“受過宮刑的人,社會地位是沒法比類的,這並非當今之世如此,這可追溯到很遠的時候。從前衛靈公與宦官雍渠同坐一輛車子,孔子感到羞恥,便離開衛國到陳國去,商鞅靠了寵臣景監的推薦而被秦孝公召見,賢士趙良為此寒心;太監趙同子陪坐在漢文帝的車上,袁絲為之臉色大變。自古以來,人們對宦官都是鄙視的。一個才能平常的人,一旦事情關係到宦官,沒有不感到屈辱的,更何況一個慷慨剛強的志士呢?如今朝廷雖然缺乏人材,但怎麼會讓一個受過刀鋸摧殘之刑的人,來推薦天下的豪傑俊才呢?”
報任安書裡,在前世版本的《典籍裡的中國》,他是沒有的。
他只擷取了這一封信裡的兩句話。
但其實這一封回信,裡面卻有太多太多司馬遷想給任安,想要回應世人的話。
所以。
在陳凡製作《典籍裡的中國》時,說什麼這一封《報任安書》,陳凡也要將他讀出來。
“我內心打算向皇上陳述上我的看法,但沒有適當的機會,恰逢皇上召見,詢問我的看法,我就根據這些意見來論述李陵的功勞,想以此來寬慰皇上的胸懷,堵塞那些攻擊、誣陷的言論。我沒有完全說清我的意思,聖明的君主不深入瞭解,認為我是攻擊貳師將軍,而為李陵辯解,於是將我交付獄官處罰。我的虔敬和忠誠的心意,始終沒有機會陳述和辯白,被判了誣上的罪名,皇上終於同意了法吏的判決。我家境貧寒,微薄的錢財不足以拿來贖罪,朋友們誰也不出面營救,皇帝左右的親近大臣又不肯替我說一句話。我血肉之軀本非木頭和石塊,卻與執法的官吏在一起,深深地關閉在牢獄之中,我向誰去訴說內心的痛苦呢?”
楊君儒飾演的司馬遷,可以說是將司馬遷的精髓完全的演繹了出來。
看著舞臺上楊君儒的回信,無數觀眾不自覺摸了摸眼睛。
他們怕控制不住自己。
“我的祖先,沒有剖符丹書的功勞,職掌文史星曆,地位接近於卜官和巫祝一類,本是皇上所戲弄並當作倡優來畜養的人,是世俗所輕視的。假如我伏法被殺,那好像是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根毛,同螻蟻又有什麼區別?世人又不會拿我之死與能殉節的人相比,只會認為我是智盡無能、罪大惡極,不能免於死刑,而終於走向死路的啊!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我向來所從事的職業以及地位,使人們會這樣地認為。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卻比鴻毛還輕,這是因為他們生存所依靠的東西不同啊!”
這是司馬遷闡述自己為什麼苟且偷生,為什麼會去選擇這樣的邢法。
這不是他願意,也不是他太柔弱。
他只是認為,有的人死了比泰山還重,有的人死人,卻比鴻毛還要輕。
他之所以還要活下來,就是他的理想還沒有完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