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色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一四節 儒法初合,洪荒玄松道,李色佛,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隻猴子都已離去,李松卻是站在玄木山頂,身影孤獨寂寥。
李松搖頭苦笑道:“我如今才有弟子十人,便為著教導之事大為頭疼!儒法兩家弟子遍佈天下,又要如何調和?”
時已深秋,玄木山上卻依然造化神奇,鬱郁蒼蒼,那些植被遠望去象一床青色的巨毯,覆蓋著這座靈秀的大山。玄木山泉更是如一條白色長練,掛在山上,萬里疾弛而下,激起霧花陣陣,朦朦朧朧在山間飄蕩。
李松遠望東勝神州,那是片神奇而富饒的土地,生我族人養我族人的地方!可如今卻正被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胡”的鐵蹄在肆意踐踏凌辱!
李松知道,這不僅是場深重的人族苦難,卻也是人族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融合。“五胡”後來盡被人族同化,成為了人族的一份子,為人族自東漢末年、魏晉以來空談、虛浮的社會風氣注入了尚武因子,也為後來隋文、唐宗兩帝的赫赫文治武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人族的生命力的頑強再一次以“包容”而體現!李松卻更認為:人族若要傲然立於天地之間,更需要血液裡流淌著的“尚武”的精神!
不務實自強,便要受人欺負。玄木島如此,人族也是如此!
所以,“五胡”亂華之時,守護人族的玄木島並不作為!李松喃喃道:“這個亂世,也是時候結束了!儒法兩家,如今有了自己鴻蒙劍鎮壓氣運,當可同時在地界大興!”
玄木島,議事廳!
李松、孔宣、雲宵、孟子、荀子、韓非、諸葛亮、商鞅、慎到、申不害、董仲舒等儒法兩家之長盡皆來齊!
李松望向董仲舒,淡淡道:“儒法兩家之爭後來如何解決?”
正是這儒家三代弟子之董仲舒,前去地界輔佐漢武帝劉徹,提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手導演了儒家在地界的大興。使得儒家在地界自漢朝以後一直到下一量劫,都是地界主流思想。
卻也因為董仲舒的儒家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導致了同出玄木島一脈的韓非法家的沒落,一大批法家弟子心有不甘,與儒家弟子時起衝突,更有法家弟子王莽代漢而建立“新”朝而變法,要推翻儒家的地位!
後儒家弟子又扶助漢光武帝劉秀,在地界燃起戰火,重新奪得地界正統!
時李松尚未得鴻蒙劍。儒法兩家搞窩裡鬥,玄木島氣運不足的弊端就顯現出來。地界死傷太多,儒法兩家各自承擔因果。自吞苦酒。
儒法兩家兩敗俱傷,漢末的“黨錮之禍”便是兩家弟子地一次集中大劫!兩家精英幾乎全軍覆沒。在地界朝堂俱都失去了話語權,在東漢後期儒法兩家弟子盡是被外戚宦官所壓制!魏晉時期朝政又被那些高門大戶把持,兩家弟子。誰也出不了頭!
好在此時非是量劫時期,否則,玄木島還真有被人連根拔起的危險!
時李松正在閉關,玄木島由竹靈梅韻二人主持大局,竹靈梅韻都有準聖修為,剛開始乃是稟承李松的在摩擦中融合”的思想,於是不予理會儒法兩家之爭。
可後來見儒法兩家之爭難以控制,再爭下去怕是道統也難以繼,只好將儒法兩家主流弟子盡皆調回玄木島,等李松出關後再作定奪。
佛道兩教卻乘機展。佛教的白馬寺在洛陽建立,佛教從此正式登上了廟堂之高!道教四天師以及其傳人傳下了“太平道”、“五斗米道”等思想流派,為道教爭得了實實在在的人族氣運。
佛道兩教藉此東風,如今東勝神州大地,佛教的廟宇與道教的道觀已是時常可見!在東勝神州戰火分飛的大地中。到處有和尚道士在穿梭往來!
李松知道此事倒也怪不得董仲舒,時儒家思想經過漢初等百多年來地打壓,在地界已經式微,若是按常規步驟慢慢展,卻又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