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尖兵,伐清,灰熊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山另外一個拿著長槍的清兵的目光也定在那個明軍軍官身上離不開。鄭堯君舉起弩,指向目標。

“射哪一個呢?”塔上的兩個持弓清軍一前一後,鄭堯君把冰冷的弩箭箭頭鎖在了後一個清軍的身影上:“先射這個!前面那個不會注意到後面的同伴中箭,就不會注意到我。”

就在扣在扳機前的一剎那,鄭堯君看到後一個持弓清兵已經松弦胡亂射出了一箭,這個清兵的動作顯得有些笨拙,好像也不太會瞄準。而前一個清軍剛剛把弓拉成滿月,這個敵人和身後的那個敵兵不同,他沒有急於射出弓上的箭,而是把身體從塔臺上探出,仔細地進行著瞄準工作。

鄭堯君注意到前面的這個清軍射手拉弦的手臂繃得筆直,姿勢完美無缺,而且即使在弓弦已經完全繃緊的時候,他的手臂仍然一抖不抖。沒有更多的思考,鄭堯君迅速把箭頭指向挪到了前面這個清軍身上,他有一種感覺,那就是若是讓清兵射出這支箭,那他就會失去一個戰友兄弟。

正是這種感覺,讓鄭堯君扣下扳機後沒有立刻給弩機上弦,而是保持射擊的姿勢,全神貫注地望著目標。那個清兵弓手在松弦前的一剎那,被側面疾射而來弩箭擊中頜部,鋒利的弩箭貫腦而入,從臉頰另一側透出。

看到清軍從高塔上栽下,弓上的箭也飛得無影無蹤後,鄭堯君總算是放下心來。另一個清軍弓箭手被獻血濺了滿頭、滿臉,他驚得一個哆嗦,目光一掃就找到了鄭堯君,兩人的視線對在了一起。

緊接著鄭堯君就垂下頭,避開對方的視線,開始不聲不響地給弩機上弦。

從張長庚手中得到了這批單人弩後,鄧名立刻將其裝備部隊,不過在弩手裝備上,成都明軍內部發生過不少爭論。任堂認為浙軍傳統射手裝備就是火銃和一把防身用的長匕首,現在既然沒有火銃,那就用單人弩機代替火銃好了。

而穆譚是鐵甲的堅決擁護者,閩軍最重盔甲,除了鐵人軍以外,剩下的明軍士兵也裝備鐵兜和鐵裙,其中包括弓箭手。但任堂對此嗤之以鼻,認為太重的盔甲嚴重影響射手裝填和瞄準,使用火銃都不能考慮批重甲,更不用說弩手。

不過在這個問題上,周開荒和趙天霸也都站在穆譚一邊,他們認為弓箭手可以不批甲或者著輕甲,但弩手不行——弩手射速慢,要對付的多半也是弓箭難以對付的披甲目標,因此弩手應該批重甲,哪怕為此犧牲裝填速度和瞄準效率也沒辦法。至於任堂主張的長匕首,周開荒更是認為全無必要,因為若是被敵軍重灌步騎近身,弩手別說拿著長匕首,就是拿著短劍也是死路一條。

雖然在高階軍官上任堂處於絕對劣勢,但是浙江兵卻眾口一詞堅決支援他的設想,至少對鄭堯君來說,長匕首和不批重甲都代表著浙軍的驕傲——從戚繼光開始,他們一直是最好的射手,不披重甲意味著不惜代價地發起搶攻,不關注自身安危而關注殺敵;而長匕首同樣是浙兵傳統武器,至於浙兵的勇氣更無須質疑,當年在遼瀋戰場上,浙江兵即使面對滿洲八旗,也沒有選擇和關寧軍那般逃走而是用長匕首和鐵騎搏鬥。

以前在舟山,張尚書別說火銃、弩機,就連長匕首都無法充分供應,現在既然條件改善了,那鄭堯君他們還是渴望恢復以前的光榮傳統。

在鄭堯君低頭給弩機上弦的時候,塔山的清軍已經重重射來一箭,插在鄭堯君的腿邊,他對此視若無睹,上弦的動作沒有絲毫停滯或是匆忙變形。

在鄭堯君完成裝填前,清軍弓手已經把第二支箭搭上了弦,不過在他拉弦時因為焦急手一滑,羽箭斜著竄出,落到無人的地方上去了。這個清軍射手雖然從軍有一段時間了,但成為戰兵還是最近兩年的事,十日一次的操練中也不是以射擊為主,今天之所以讓他拿起弓箭只是因為他比另外一個拿槍的同伴要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大唐一步登天

麻花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