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牽制(下),伐清,灰熊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千兵馬已經抵達漢中、廣元一線,隨時可以奉命南下——這次長途行軍也是趙良棟、王進寶鍛鍊新兵的好機會,他們以本部精兵為榜樣,帶領新兵練習交替前進和野戰紮營。在漢中和廣元之間,趙良棟和王進寶還進行了幾次夜間偷襲營地和野戰的演習。
長江航運難免有船隻失事,最近有一艘船就在重慶附近遇難,李國英俘虜了幾個明軍水手,從他們口中得知鄧名好像去了昆明。經過反覆審問,李國英覺得這個訊息的真實性很高,不禁仰天大笑:“正是天助我也!”
既然如此,李國英就進一步加快行動步伐,命令重慶的部隊在七月初提前開始行動,確保中旬就能讓主攻部隊打到萬縣城下。如果在萬縣的軍事行動順利的話,八月前清軍主力就可以返回重慶。若是到時候鄧名還沒回成都,李國英甚至可以考慮再偷襲一把敘州,進一步擴大明軍水運的危險區。
不過這樣一來,趙良棟和王進寶的部隊就可能無法及時趕到,但李國英也不是很擔心,因為鄧名不在,成都的反應肯定會變慢,無法及時動員大軍增援萬縣或是威脅重慶。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李國英讓趙良棟和王進寶馬上出發,儘快沿著嘉陵江南下,以接替出擊部隊防守重慶。
清軍緊鑼密鼓地展開行動時,鄧名帶著趙天霸和衛士趕到了嘉定州——他的二百名衛士並沒有同行而是落在後面,回程時鄧名身邊只有少量的衛士,一路換馬,以很快的速度趕回了川西,以便最後確定秋季攻勢的計劃。
“這兩個月來,重慶的韃子似乎又增兵了。”鄧名才到嘉定州,就看到了敘州那邊送過來的情報。雖然李國英很小心地把軍隊藏起來,不過明軍船隻在重慶旁邊往返時,還是注意到重慶周圍的壯丁顯著增多,朝天門的清軍貨運也繁忙了好幾倍。
“李國英果然還是不死心啊。”鄧名認真地讀了一遍報告,判斷李國英是想進一步擴建重慶的倉庫,在這個要點上積聚更多的物資,最終還是為攻打成都做準備。
揣著這些報告,鄧名在六月二十六日趕回了成都,留守的周開荒、李星漢也都贊同鄧名的判斷,他們估計重慶周圍的清軍總數已經多達四、五萬人,不過甲兵並沒有增多,多出來的好像都是無甲兵。
“李國英要擴建倉庫,要儲備更多的物資,在他完成準備前沒有必要在重慶集結大量的兵馬。”鄧名判斷李國英也不會讓這些無甲兵閒著,可能已經開墾了不少耕地,一個月後糧食成熟,就會去收割:“可能從今年年初開始,李國英就在重慶北面開闢了大批的軍屯,如果讓他把今年的收穫收入倉庫,那麼清軍對成都的進攻就會早早地發起。”
如果李國英現在有五萬人,想靠軍屯解決一半的糧草,他也需要屯墾十萬畝的土地,收穫二十萬石以上的糧食。明軍要是把李國英的這些糧食搶著割了,那麼成都出兵的花銷就能彌補不少,而且還能讓李國英苦不堪言。
“我們還是七月中旬再出發吧,”雖然鄧名感覺現在是最好的進攻時機,但一想到軍隊的巨大消耗,還是改變了馬上出兵的主意:“只要我們在八月以前能突然殺到重慶城下就行。”
雖然重慶的總人力不少,但是估計披甲兵可能只有五、六千人,鄧名只要動員一萬戰兵去,清軍就只能堅守城池,聽憑明軍把他們的糧食都割走。壓力不大,所以鄧名也不打算動員太早或是動員太多的兵力,以便把成都的經濟付出降到最低。
最後鄧名決定先動員一萬戰兵和兩萬輔兵,立刻向敘州集結,先把李國英嚇回城裡去。第二步再動員同樣多的軍隊,以防備李國英從保寧調來援軍。人數高達六萬的明軍應該足以對抗倉促集結的甘陝綠營,而且距離成都不太遠,還會給明軍帶來運輸和動員上的便利。
現在要擔心的就是李國英早有防備或是乾脆就是部署了一個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