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二章 爭奪(下),伐清,灰熊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位於李來亨和袁宗第中間的賀珍也表現得很差。據報告此人的部隊正在扒城牆——賀珍你連城頭都沒有登上,扒牆也沒有效率啊,這重慶的城牆都是山岩砌成的,沉重無比,李國英覺得賀珍一天也扒不下來兩塊石頭。既然對方有這份閒心,那就讓他扒去好了——難道你還能從牆裡挖個大洞鑽過來不成?

定遠門來報告的傳令兵還送來了一杆撓槍,李國英掂了掂這支特製的武器,發現槍桿的質量不錯,相當的結實,怪不得能夠用來拉人、抓牆;而槍頭上的鐵製鷹爪更是讓李國英感到憂慮,這個槍頭的製造工藝並不算太難,但用料可不少,比一般的鐵槍頭還要多。

更重要的是,李國英和袁宗第在忠縣作戰的時候,對方並沒有拿出這樣的武器來,只要觀察一下這支撓槍,稍有經驗的人就知道它並不適合野戰;但撓槍用來攻城卻是不錯,無論是抓城頭,還是勾守兵,或是用來掏射擊孔,都是相當好用的武器——在李國英看來,好的武器就是威力大、見效快,立刻能讓人失去戰鬥力。在野戰交鋒時,撓槍因為沒有向前的開刃使得它無法和長槍相提並論,但攻城時的回拉卻使它具有比一般的刀槍大得多的威力;而且撓槍還有威懾效果,據定遠門那邊的報告,在這種鐵鉤子的威脅下,清軍的軍官和老兵都不敢往城牆邊和射擊孔旁湊近,導致明軍找到機會登上了城牆。

定遠門的傷亡報告不小,但並沒有讓李國英感到不能接受,看起來撓槍造成的傷害還是比不上李來亨的強弓硬弩。但看著同伴被活活疼死,看著人臉和四肢被從身體上撕下去,這種視覺衝擊遠比看到一個同伴被弩箭釘死在牆上要強烈得多。

李國英揮舞了一下手中的撓槍,發現這個武器還不太好掌握,據傳令兵報告,明軍能憑藉這個東西在牆壁上竄上跳下,用鐵鉤子鉤人也是一拉一個準。這就意味著袁宗第有足夠的財力為他的部下打造一種特別的兵器,專門用在城牆爭奪戰上,而且這種武器還不是一種簡陋的製品,它的用料和耗工都不在精良的刀槍之下。

……

佔領了一段城牆後,袁宗第的部下就開始拆城牆。靖國公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知道戰場瞬息萬變,隨時都可能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因此他穩紮穩打,確保任何獲得的戰場優勢都能被保持下去。

在下令拆牆的同時,袁宗第還不忘記教導他身邊的軍官們,讓他們一邊望著戰場,一邊聽自己講課:“以前闖王攻城的時候,首功不是給第一個登上城牆的人,而是給第一個拆城牆的人。為什麼呢?因為登上城牆的人可能惦記著庫房裡的東西,會不顧一切地衝下去,如果他被打死了,那他對大軍也就沒有作用了。如果城牆被敵軍反擊奪回去,那一切都要從頭再來。而拆城牆,哪怕只拆了一個牆垛,下次這段城牆就會少一個屏障;就算只拆了一塊磚,那都比紋絲不動好。闖王設立這樣的規矩,就是為了讓登城的人不要冒進,而是替全軍著想,願意為大軍掃清障礙。”

今天只是全面進攻的第一天,袁宗第認為李國英手中應該還有一定的實力,至少他還沒有看到漢八旗出現,所以袁宗第不但始終在手裡保留著大量的預備隊,而且制定了步步為營的進攻計劃。今天袁宗第只要能把這一段城牆的牆垛都拆了,把射擊孔都塞上就算達到目的,那樣明天再次進攻的時候,這段城牆和土圍子也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了。而如果明軍能夠把磚都扒了(拆了城牆上面的石磚後,自上而下地扒城牆的表面就很容易),把這段重慶城牆徹底變成一道土牆的話,那守軍的優勢也就喪失得差不多了——雖然地道不好挖,但袁宗第知道土牆還是可以炸一下的。

在明軍拆了十幾個城垛後,突然城牆上發出緊急的訊號,袁宗第見狀急忙派人去問,得知手下發現了敵軍的援軍,而且舉著五顏六色的旗幟。

現在明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好男兒留什麼辮馬仲英

三頭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