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章 潤滑,伐清,灰熊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能會有怨言,張煌言自己也不願意看見這些士兵繼續赤手空拳地與滿清交戰。反正軍隊也沒有落到敵人手裡,如果能在一位明軍將領的帶領下發揮更大的作用,也是一件好事。張煌言已經不想再提軍隊的指揮權問題了,不想鄧名居然雙手奉還,還表明了不奪取張煌言兵權的態度。
不過正如鄧名所說,舟山現在已經人滿為患,缺少領地的浙軍根本無法保證這麼多軍隊和他們家屬的生存。張煌言好幾次都想解散一些軍隊,讓部分舟山軍民潛回滿清領地當順民——至少可以生存下去,而不是最終餓死在海外。
張煌言把全部力量都用來維持軍民的生存,這也是浙軍裝備如此簡陋的原因之一。聽到鄧名的建議後,張煌言就表示不要讓安慶的人馬統統返回浙江:“可惜奉節到舟山的路途遙遠,不然我還真希望能夠把人都送去川西,那裡有足夠的土地養活軍民,而舟山沒有。要是能源源不斷地把人送去川西,我也可以在舟山接收更多的難民。沿海各省抵抗韃虜的義兵此起彼伏,但我苦於產出有限,實在無法把這些義士盡數接到舟山,只能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張煌言覺得那些拖家帶口的浙江兵最好還是到湖廣去,於是自告奮勇過兩天去安慶一趟,幫助說服一些人移民到四川。
“去四川路途遙遠,而且生死未卜,如果他們不情願去就算了。”鄧名完全沒有料到張煌言居然這麼贊同自己的移民計劃。
“成都是天府之國,就是遭西賊的殺戮太甚。如果我們能佔據東南當然最好不過,但四川也不能放棄。”
張煌言以為鄧名和文安之忽視四川,反倒勸說鄧名道:“自古以來,無論是為了中興大業還是想一展宏圖,都需要深根固本。如果能夠恢復生產,僅四川一地就能供應幾十萬大軍的糧食,文督師和提督千萬不可等閒視之啊。”
鄧名點點頭,在這個問題上他和張煌言看法相同。土地只有長期地控制在明軍的手中,保衛它幾年甚至十幾年不遭受敵人的蹂躪,土地上的居民才會產生比較強的凝聚力。李自成正是因為缺乏穩固的根基,所以經不起太大的失敗,也缺少和清廷拉鋸消耗的能力。東南眾多府縣,看到鄭成功勢大的時候就紛紛歸順,等清軍反攻後又爭先恐後地叛亂,他們的表現讓鄧名很不放心。
“現在成都府還在川軍的控制下吧?”今天是在張煌言的軍營中議事,李來亨沒有跟著鄧名一起過來,所以張煌言說話也沒有太多顧忌。
“是的,現在成都總兵劉耀、副將楊有才,都是累世武職。”鄧名先是一愣,但還是老老實實地回答。張煌言一句對西賊的評價已經顯出了他的傾向性。
“還是川軍的人員可靠啊,能夠堅持到現在的世襲武官,都對朝廷忠貞不二,鄧提督和文督師要盡力扶持劉、楊兩位將軍才是。”張煌言見鄧名沒有反駁的意思,就繼續說下去:“當年李賊倡亂,以致有今日之禍。興山李來亨是一隻虎(李過)之子,而一隻虎是李闖的親侄子,兇頑比其叔也相差不多……”
南明各朝都對闖營十分提防,不但糧餉儘量少給,全力限制闖營餘部的地盤,不給他們立功和擴編的機會,更竭力地分化瓦解,希望把闖營徹底變成沒有戰鬥力的一盤散沙。這個計劃雖然沒有取得全面成功,不過還是有很大的效果,只不過受益者是滿清而不是南明。
現在張煌言同樣向鄧名流露出對闖營的深深憂慮。雖然鄧名絕口不提自己的身世,不過張煌言聽過的傳聞已經很多了。文安之如此信任這個年輕人,大概的原因張煌言也能猜得出來,現在不清楚的只是他到底是哪家大王之後罷了——張煌言深信文安之肯定知道。
在張煌言看來,對付夔東眾將仍應該沿用以前的辦法,讓他們互不統屬,功勞也要分成小份,讓各個將領每人都能拿到一份。而現在鄧名如此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