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章 隔閡,伐清,灰熊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五年前清軍南下時,明朝的衣冠介冑叛降如雲,大片的國土不戰而降。..
當時年齡未滿三十、整ri在家中讀書的年輕舉子張煌言,憑著一腔熱血,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不避生死地遊那些已經投降清廷的文武官員反正;兩年以後,手握重兵的閩粵文武先後向清廷屈膝,鄭成功這個剛過二十的監生帶著同學、僕人共九十人舉起義旗,給那些和他父親一起投降的閩粵官吏逐個寫信,勸他們去辮留髮。
張煌言起兵之初,除了滿腹的聖人學問和一顆報國之心更無別物,對軍事更是一竅不通。十餘年過去了,昔ri的張舉人已是能騎善shè,熟知水師、陸戰的旗號,處理起政事、軍屯、帳務也都是遊刃有餘。
最初人不滿百的鄭監生,初掌軍權時對軍事也是相當糊塗,為了鼓勵部下士兵敢於和敵人的騎兵對戰,鄭成功曾經異想天開地宣佈“割馬耳如級功”,導致部下遇馬便殺。直數年後一匹戰馬也沒有繳獲,鄭成功才恍然大悟。在閩粵經歷了連續的血戰,奉檄反正既往不咎,頑固不化持劍往討,鄭成功也把軍隊從最初的九十人發展十萬之眾。
在對於滿清的策略上,張煌言和鄭成功總是協同合作。
幾年前東南明軍因為財政困難與清廷展開招安談判時,張煌言和鄭成功合夥唱雙簧,鄭成功充當紅臉,向清廷表示他真心願意投降,只是張煌言還差一點沒能服;而張煌言面對清廷的勸降時,則表示他不投降,也不打算談判,但不反對鄭成功代表他談。在談判的同時,鄭成功積極派人進入清軍領地徵糧、徵兵,張煌言則努力聯絡南京周圍的縉紳,派遣兵丁在沿海地區偵察虛實。在清廷終於發起招安企圖,下令禁止張煌言和鄭成功在清軍領地裡收稅後,兩個人馬上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這場攻勢的高cháo是去年的南京之役。
十年前的張舉人和鄭監生,如今都已經是明廷的東南柱石,更是唇齒相依的關係。今天,兩人十年來的關係和交情遭遇了空前的危機。
“監國陛下可安好?”步入鄭成功的書房後,張煌言開門見山地問道。因為感覺舟山不安全,張煌言之前把魯王送來廈門,而鄭成功保證會以親王之禮尊崇魯王,並且不干涉魯王的人身zi you;作為交換條件,張煌言和浙派明軍不再嘗試擁立魯王為監國。
直不久前,這份協議一直被雙方執行得很好。
聽張煌言的話後,鄭成功在心裡嘆了口氣:“張尚書這是給我面子啊,他沒有在人前提起監國這兩個字,只是私下和我一個人,這是希望我能和他各退一步啊。”
雖然明白張煌言的用意,但鄭成功卻沒有退讓的打算,他大聲反問道:“不知張尚書所言‘監國陛下’指何人?”
張煌言瞪著鄭成功看了一會兒,冷冷地道:“這是聖上的旨意,聖上詔令煌煌,命魯王千歲為監國。”
永曆從緬甸輾轉發給鄭成功和張煌言二人聖旨,授予魯王監國之位。接這封聖旨後,鄭成功二話不把魯王送去澎湖的軍屯嚴加看管起來。他怕魯王身邊的浙兵會幫助魯王潛逃,在把魯王送去戒備森嚴的澎湖的同時,還把張煌言的屬下盡數留下,告訴他們可以留在廈門,也可以返回舟山,但是別想一起去澎湖。
張煌言接聖旨要晚一些,等他急忙派人來廈門和鄭成功洽談擁立魯王二次監國的事宜時,卻接了廈門來人的報告,鄭成功違背之前的協議,把魯王軟禁澎湖的軍營裡去了。
“我沒有違背與延平的協議,這次監國之事也不是我們浙軍提出的,乃是當今聖上的聖旨。”張煌言越口氣越是嚴厲,臉上滿是怒意:“現在千歲底身在何處?延平一定要給我一個交代。”
“千歲一切安好。現在聖上提出讓千歲監國一事,分明是在人攛掇下的亂命。”鄭成功當然不會謀害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