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暗示,伐清,灰熊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相信鄧名。如此看來,洪承疇替吳三桂蒙受了不白之冤。不過這倒不奇怪,而且文安之對洪承疇毫無同情心理,反倒只感到快意。

接下來就說到建昌的善後。聽到鄧名約法三章後,文安之又是一聲長嘆:“你只想安定人心、安撫眾將,這個老夫很清楚,但天下人知道以後怎麼想?會認為你自比漢太祖,那些不瞭解你忠心的人會誤以為你有不臣之心,有損你的聲譽;而那些知道你是個忠臣的人,也會覺得你做事不夠謹慎。”

作為老臣、忠臣,文安之只能暗示鄧名這樣的舉動並不妥當,永曆尚在就這樣橫行無忌,很可能會引起那些重視綱常的人的反感——如果不是少唐王功勳卓著,文安之也會很反感的。就是現在他也有些不快,就暗示鄧名還是要注意形象,不要讓人覺得他奪位之心急不可待。

“為國無暇謀身。”就像上一次一樣,鄧名根本沒有聽明白文安之的暗示。

文安之又是輕輕搖頭,在心裡想著:“就知道他聽不進去。”

接著又說到關於農民的安排。聽鄧名說十畝地只須上交一石糧食,文安之覺得根本不夠用,同時他也認為保護費這個名字太難聽了。

“督師大人明鑑,即使一畝收一石糧,恐怕也不夠大軍的需要,反正都是不夠,乾脆就少收點。只要收上來的糧食能滿足登記造冊、提刑衙門日常所用就可以了。”鄧名的想法就是設法吸引逃進荒山的百姓回來,同時鼓勵開荒、生產,只要有糧食生產出來,哪怕僅夠百姓自家吃飽,也總比現在人們飢一頓、飽一頓強許多。

“沒有三、五年,恐難有小成。”文安之覺得緩不濟急,他擔憂清廷會不會給西南三、五年安心發展的時間。

“這三、五年裡可以靠軍屯。”鄧名寬慰道。現在奉節、三峽一帶全是軍屯,全民皆兵,不參軍打仗的人也得給軍隊種地,不過人們的勞動積極性未必就比四川行都司那邊強,向清廷統治區逃亡的事情時有發生。並不是每個人都像周開荒、李星漢這樣誓死和韃子戰鬥到底,有些輔兵覺得苦難的日子看不到盡頭,寧可剃頭去湖廣那邊開墾荒地。因為戰亂,拋荒很多,清廷那邊的官吏也在鼓勵墾荒。就算要向清廷交納一半的產出,至少自己還能剩下一半,還能有片屬於自己的土地。

不過這些開荒的百姓大多不會開墾大片的田地,因為稅賦很重,如果不能保證畝產,那一年辛苦下來,收穫的七、八成都要交給官府。與其墾殖大片的田地導致平均畝產下降,還不如精耕細作,提高自己的收益率。

鄧名面對的情況比滿清那邊還要糟糕,沃野千里的川西平原現在統統都是野草橫生,對四川老百姓來說,到平原開荒的投資回報率比藏在峨眉山上種山田還要低:回到平原很可能遇到軍隊抓丁,就算成為自耕農,出產也基本都要上交官府。山區雖然貧瘠,但出產好歹還是自己的,再加上戰爭的威脅,百姓就更不願意下山了。

少量的稅收或許能刺激百姓恢復生產的**,十畝一石的保護費根本不需要精耕細作,開墾的土地多了收益就會急劇增加。只要百姓手裡有大量的糧食,就算不能用稅收的方式徵到手中,或許仍有其它的辦法,或借、或買都可以搞到手。要是根本沒有糧食收穫,那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雖然鄧名說是十分之一的稅率,但文安之覺得,十畝一石的稅率恐怕連二十分之一都不到。不過文安之對鄧名的用意還是能夠理解,自古以來,輕賦稅就是恢復生產的法門。漢朝初年民生凋敝,天子湊不出同一顏色的四匹馬,大臣乘牛車上朝。為恢復生產推行過三十分之一稅,當時百姓樂此不疲地開荒,很快就連中產之家也都有了三年存糧的積蓄。

不過那是和平時期恢復生產的手段,戰爭期間為了供養軍隊,官府恨不得拿走每一顆糧食。雖然農民的積極性越來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好男兒留什麼辮馬仲英

三頭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