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七章 軍火,伐清,灰熊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燧發槍的研究是鄧名在帝國政府開張後就向各個軍火商提出來的,可是卻拖了這麼多年才搞出了發火率能夠接受的樣品來。一開始成都的軍火商實際就是鐵匠鋪,根本沒有製造槍支的能力,能做的就是修補破損的刀劍、盔甲。後來靠著鄧名各種政策扶持,算是發展起來了,可明軍的膨脹速度遠遠超過這些商行發展速度,修理裝備的生意都忙不完,都沒有人去製造新的裝備,更不用說研究一種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本的新式武器。
長期以來鄧名很少在成都待著,他的大部分收入也都用來發展五十一亭和私人衛隊了,沒有繼續向軍火商那裡投入,所以燧發槍的研究進度就像烏龜爬一樣的慢。直到兩年前,明軍的擴充速度才稍微放緩,戰爭紅利豐厚,也讓軍隊和士兵都開始考慮更精良的裝備,成都軍火商的主要業務也開始從修補舊裝備變成生產更多的新裝備。
但直到一年前,軍火商修理的盈利依舊和生產新武器持平,因為夔東軍獲得的裝備更多,而夔東軍的工業能力更差,很多軍火商都跑到袁宗第、李來亨他們的地盤上,靠幫他們修理裝備賺錢,而這些人也擁有了用糧食、食鹽、鄧名給的補貼或是其他出產付賬的能力。
在返回四川的路上,鄧名把川西送來的燧發槍樣品交給火銃部隊試驗,還把軍官都找來旁觀。
“裝備了燧發槍之後,我軍就可以採用肩並肩的步槍陣型了,不會有明火引燃火藥的問題;步槍的裝填速度也比火銃要快三倍。”鄧名得意洋洋地給手下們介紹這種新銳兵器,燧發槍的成功證明了他的高瞻遠矚,之前他的手下可都不認為鄧名錶述的這種武器能夠真的被製造出來。
“確實不錯。”自認為是火器專家的穆譚,難得在這方面向鄧名承認錯誤:“產量有多少?”
出身閩軍的穆譚曾經旁徵博引,說火銃一定要用明火引燃,而鄧名描述的那種武器完全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正是穆譚的懷疑態度,讓帝國政府不願意分擔軍火商的研究費用——到處都要用錢,軍火商不願意大量投資在一個成敗難料的專案上,帝國政府也是一樣
“一個月大概能生產五十到一百支吧。”鄧名的口氣聽上去有些猶豫,熟悉他的軍官都猜測五十支未必能夠達到,而一百更是遙不可及。
“這麼少?”穆譚又把那杆步槍看了一遍:“也就是這個槍管麻煩吧?這燧發扳機好像也沒什麼難的,不比火繩扳機難多少啊。”
“是啊,但實在是太貴了。”鄧名遲疑了一下,告訴大家為何燧發步槍產量如此之低,因為軍火商給每杆燧發槍定下了八千元的定價。
“好貴!”所有的軍官都發出驚呼,當初張長庚賣給鄧名的弩機才折算了幾十兩白銀,大約相當三、四千元的樣子,而現在明軍使用的火繩槍售價只有二百元。
“因為火繩槍基本都是從緬甸繳獲的,然後交給軍火行代售,很多所謂的破損就是槍托被碰了,要是裂了需要更換都算特別嚴重的了。搶來的東西,能有什麼成本?而這個全部是成都自己造的,因為沒有先例,所以還都用的特別好的老師傅,還有這幾年研究人員的工錢呢,都要打進成本里。”鄧名解釋道,如果能大量生產,那售價就能大量下降,畢竟打進成本的研究花費都是一個固定值,只要產量大那很快就能把價格拉低。
不過鄧名手裡沒有這麼多錢,成都的財政一有盈餘就大量投入教育,而鄧名的私房錢更不會白白來幫帝國政府付賬單。現在仗打完了,軍隊損失不大,武器對清軍也有很大的優勢,要讓帝國議會同意在這種情況下再徵一次特別稅,購買大量的步槍恐怕很難——再說也只有鄧名知道步槍會徹底淘汰弓箭、盔甲、大刀、長矛,在其他人看來,就是購買這種沒有經過實戰考驗的武器,其他裝備的花費也依舊不能省。
所以燧發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