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章 成長(下),伐清,灰熊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經過長期的訓練後,川軍現在都能做到踩著鼓點前進,即使是戰前才徵召來計程車兵也在日常軍訓中接受過足夠多的訓練,完全能夠理解和服從軍隊的金鼓旗號。但扶清滅明軍依舊做不到,現在只有少量軍官明白擂鼓就是前進,但還是經常會搞錯,或是聽不清鼓聲而瞎走一通。
“砰!”
“砰!砰!”
三眼銃響成了一片,聽到這齊射聲後,全軍都為之一振,因為經常有人嚷嚷聽不清鼓聲,鄧名也無法分辨他們到底是真的聽不清,還是不願意上前打仗,所以就暫時改用三眼銃來發令。不得不說這東西用來指揮的效果比金鼓要好很多,誰也沒法再說什麼沒聽見了。
第一次發銃就是要軍隊注意:我們要開始進攻了,做好準備。
上萬的明軍已經恐嚇了對面的清軍半個時辰了,可對方還是沒有出現大量逃亡,這讓扶清滅明軍意識到對面乃是勁敵,不少官兵都心裡打鼓,希望能夠再多嚇唬對方一會兒。見鄧名宣佈要進攻了,不少士兵心裡惴惴不安,但也只好打起精神準備進攻。
隨著第二聲銃響,三眼銃大隊就邁開步子向前走去,整排的扶清軍都跟在後面前進。三眼銃的射擊相當響亮,還能騰起不少煙霧,起到一些遮蔽敵人視野的作用,一開始鄧名用三眼銃做指揮器材時,還把不少扶清軍嚇倒了——那些新參加軍隊的秀才和佃農的見識還不如江湖好漢們,從來沒有聽過這麼大聲的炮響,被雷霆般的銃聲驚得腿軟。
不過鄧名告訴他們這也就是聽個響,而且根據鄧名養馬的經驗,只要見識過爆破城牆後,戰馬就不太害怕銃聲了。事情的發展也驗證了鄧名的判斷,聽過幾次城牆坍塌的巨響後,扶清軍對銃聲確實不太敏感了。
不過對面的清軍受到的影響不小,這批清軍是剛從牙山前線撤下來,計劃返回登州的,不想前面的友軍都過去了,他們卻被扶清軍堵在了後面。由於和義軍交戰過,或是至少見過中央軍和義軍交戰,所以對面扶清軍發出的兇狠吆喝並沒有嚇破這些清軍的膽子,他們甚至還反著叫嚷,想嚇跑對面的一些膽小鬼。
不過這個計劃沒有成功,對面的扶清軍明顯戰鬥力遠在義軍之上,看到好幾千清軍大聲叫喚,還拼命地用武器碰撞盾牌,居然義軍沒有大批開小差的。當扶清軍向清軍發射火銃後,清軍計程車氣更受到沉重的的打擊——對面的賊人拿的不是木棍而是刀劍,而且他們居然還有火器,不但不逃跑還試圖和官兵打上一仗。
扶清軍小心翼翼地前進著,前排的三眼銃大隊都是扶清軍中的精兵,由特別勇敢的好漢和特別老實的佃農組成,由一腔熱血的年輕讀書人帶隊。扶清軍的精銳除了這些火銃手外,還有大盾牌兵,大部分也都是讀書人帶著的鄉下佃戶。
傳統的陣容一般是有兩大類,一種就是炮灰先衝,精銳壓陣,這一般會在優勢情況下采用,比如進攻的時候。這種陣型的好處是炮灰承擔較大的損失,壓陣的精銳能夠保證炮灰髮揮更大的作用,消耗更多的敵人——不過在旗鼓相當和防禦時不好用,因為萬一炮灰反捲,可能會把精銳也沖垮,所以在敵人有可能反擊的時候要非常小心。
另外一種就是統帥帶著精銳家丁衝鋒陷陣,魚腩部隊在兩翼搖旗吶喊,鄧名在膠水河一戰破祖澤溥就是很典型的一個例子,在確信勝利唾手可得後,魚腩們就會奮勇參戰,幫著追擊潰兵抓俘虜。這是在人數處於下風時,封建軍隊常用的野戰戰術。
而今天鄧名採用的是他在萊州摸索出來的新戰術,三眼銃大隊開道,同樣精銳的大盾部隊環繞在軍隊四周,把整支軍隊都環繞起來。
剛才扶清軍主力向清軍吆喝的時候,大盾兵就沒有參與,而是把他們的盾連線成牆,形成一道連綿的木柵欄圍子。當三眼銃大隊發射第一響後,大盾部隊就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