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章 兩全(上),伐清,灰熊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力交戰,又擔心嫡系損失慘重,控制不住這些督撫。

“不知道這裡面會不會又有個吳三桂一樣的人物,”鄧名苦思再三,也拿不出特別好的辦法來,他很希望能夠驅使東南地方部隊去和滿清的中央部隊交戰,而明軍能夠作為觀戰的第三方。不過首先是東南方面未必肯公開倒戈,其次就算蔣國柱、梁化鳳派兵助戰,鄧名也擔心重蹈李自成在山海關的覆轍:“怎麼才能讓這些督撫真心實意地全力阻止清廷中央部隊進入東南呢?”

明軍主力從鎮江移師瓜州,同時鄧名傳檄四方,向江北官府和縉紳說明來意,讓他們不必緊張。

看到鄧名的檄文後,李來亨皺眉想了想,其中有一段稱劫奪漕運並非明軍本意,只是因為清軍監守自盜所以才不得不出手,稱這事處理穩妥後明軍就走,讓心向明朝的義士不要忙著起義。雖然鄧名說的是事實,不過李來亨感到似乎有哪裡不太對:“好像我們這仗打得有點彆扭。”

“虎帥剛剛有這種感覺嗎?”黨守素大叫一聲。此番出兵後,他就覺得沒有不彆扭的地方,完全顛覆了他對戰爭的理解。

“嗯,確實才反應過來。”李來亨大笑起來:“和提督合作的次數多了,已經對反常的事習以為常了,你彆著急,幾年後你也會見怪不怪了。”

……

鄧名的檄文被抄送到山東後,傑書看了一半就投擲於地:“這種挑撥離間未免也太拙劣了,他以為我們會信嗎?”

漕運被明軍劫奪了,但明軍檄文裡還裝出一副很委屈的模樣,好像他們是逼不得已。李國英撿起來仔細看了一遍,和鄧名做了幾年鄰居後,他倒覺得鄧名未必是在撒謊,如果這檄文上是鄧名的真心話的話,那東南的情況似乎比他想象得還要複雜。

聽說此事後,遏必隆也趕來傑書營中,和康親王一樣,遏必隆完全看不懂鄧名在說什麼。努力看了好幾次都宣告失敗,理解不了對方想表達的意思,輔政大臣終於也和康親王一樣勃然大怒:“這麼前言不搭後語的檄文,鄧賊勢必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見康親王和輔政大臣都認為鄧名的檄文無法理解,李國英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了。現在江南的局面明顯已經失控,幾乎沒用多少時間,傑書和遏必隆就做出決定,立刻集結主力向揚州方向進發。如果鄧名嘗試圍攻南京的話,那他勢必要收縮兵力在南京城周圍,這樣清軍就可能在漫長的江道上找到一個地點,渡過天塹支援南京。

而北京在收到轉送的檄文和漕運被截斷的報告後,同樣對鄧名的宣告感到莫名其妙——明軍千方百計維持清廷的漕運,這麼荒唐的事情連三歲小孩都欺騙不了吧?

但南京看到檄文後的反應和北京卻完全不同。聽說瓜州發生戰鬥後,蔣國柱和梁化鳳首先是不信,很難想象鄧名會主動違反和大夥兒的協議。早在檄文傳到山東之前,鄧名的通報就送到了南京,前後腳回來的還有一臉喪氣的南京漕運押送官。看過手下帶回來的幾份口供後,蔣國柱對梁化鳳點點頭:“果然不出本官所料,瓜州事變保國公也是迫不得已。”

訊息傳到南昌、武昌時,張長庚和張朝的反應和蔣國柱差不多,都覺得鄧名確實有不得已之處。

這三處的漕運押送官都說他們劫點漕銀是為了孝敬督撫,緩解一下頂頭上司的燃眉之急,只是林啟龍策劃失誤,所以才招致明軍誤會干涉。

不過鄧名也不是不通情達理之人,他答應拿出總計一百二十萬兩的白銀給購買債券的人吃紅,此次事變的罪魁禍首林啟龍就分到了二十萬兩——漕運總督手下沒有什麼兵馬,沒法搞大肆攤派,所以現在債券都還在他手裡。雖然銀子不是很多,不過總算是看到回頭錢了。

最高興的就是最遲收到訊息的重慶,當通報和給他們的紅利送到時,高明瞻一夥兒彈冠相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閃電小兵

戰士

過招

風嘯木

趙浪穿越秦朝

趙浪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