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三章 試探(上),伐清,灰熊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清兩軍不斷聚集,淮揚地區戰雲密佈的時候,一個北京的秘密使者來到位於山東邊境上的康親王大營中。用北京的話說,這個使者肩負的使命就是去執行緩兵之計,讓鄧名不會瘋狂破壞江北的農村——既然已經決定動用中央軍南征,清廷知道沿途的鄉村肯定是要不得了,只要不把城市也都摧殘得幾年無法恢復就好。不過如果能緩一緩鄧名的腳步,讓鄉村能夠完好地儲存到清軍過境,那不是還能給清廷省點軍糧嘛。

現在北方的督撫都覺得鄧名在某方面是個死腦筋,比如這個緩兵之計吧,他就一中再中,屢教不改,導致北方督撫看鄧名頗有點當初鄧名看李世勳的感覺。聽說又是緩兵之計後,康親王掃了一眼高參李國英一眼:“為何鄧名總會中這個計?他又不傻。”

李國英的心臟又砰砰地跳了兩跳。萬縣突圍後,為了給王明德等人平安歸來做一個合理的解釋,川陝總督也只好用了緩兵之計這個說法。就說王明德虛以委蛇,在實力不足的時候用緩兵之計拖住了鄧名,然後尋找到機會一舉突圍。重慶的駐防八旗也是跟著王明德一起脫險的,他們能證明李國英沒有撒謊。

“詐降計一般不管用,但對鄧名就是管用,嗯,下官分析他的心理是:他第一次被詐降騙了,以後就想成功一次,以證明他最初的判斷是沒錯的。”可惜李國英不知道強迫症這個名詞,不然解釋起來就更輕鬆了。李國英告訴傑書和遏必隆,鄧名不善於攻城,所以對於沒把握攻下的城市,他總是寄希望於對方不是詐降而是真正投降:“而鄧名這個人特別地重信,所以不管他被欺騙了多少次,有人第一次欺騙他的時候,他往往會選擇相信而不是懷疑。”

“嗯,詐降應該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原因還是他特別不善於攻城。不過重信也是一個原因,特別老實的人,總是會以為其他人和自己一樣老實的。”遏必隆並沒有和鄧名接觸過,不過從各省督撫的奏章上看來,鄧名這個人確實不聰明,有一股子蠻力,但缺心眼、天生厚道,所以能被各地的督撫們耍得團團轉。

遏必隆的總結讓李國英暗地裡不住苦笑,鄧名年紀雖然不大,但卻是李國英見過的人裡古怪花招最多的,不過李國英的描述也基本是這個意思。既然各種計謀對鄧名都有用,為了說明其合理性,那李國英也只能把鄧名描述成一個憨厚的傢伙。想到自己過去寫的奏章,李國英對東南督撫的宣傳也產生了懷疑,不過李國英認為東南的抵抗力量要比川陝綠營更成功,因為東南畢竟連城池都沒有丟失過,而李國英卻把包括忠縣在內的大片領土丟給了鄧名——李國英認為或許東南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也不得不為了拯救軍隊而和鄧名進行過交易,不過他們的抵抗更頑強,

北京這次緩兵之計的理由當然不是詐降,那些被鄧名圍住的孤城可以用這個理由,但十分天下有其八的大清不能用,除非鄧名的智力真和螻蟻一般,否則他絕不可能信。這次北京的理由就是議和,北京表示有誠意尋求停戰,而現在明軍佔有的土地,清廷也可以割讓放棄。

雖然北京對康親王稱這是緩兵之計,但傑書卻不完全這樣看,在他離開北京之前,就知道議和在北京已經有了一定的市場。多年前李定國兩厥名王后,順治就很認真地考慮割讓七省給永曆,從而結束戰爭,但被堅持主戰的洪承疇說服了。

鄧名幾次東征都如入無人之境,更和鄭成功一起連續消滅大量清廷軍隊,導致北京對全國的控制能力不斷下降。所以在一年前,北京就又開始流傳“自古有南就有北”的論調,如果不是鄧名在高郵湖殺了順治和清廷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說不定早就有人在朝堂上公開提出議和的建議了。

鄭成功死後,北京興奮了一段時間,認為壓力大減,可以集中力量收拾鄧名了。可還沒有高興幾天,鄧名就又一次發動東征,而且這次更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亞歷山大四世

季敏傑

殷商玄鳥傳

摟住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