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夜戰(下),伐清,灰熊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會議結束後,鄧名在一些軍官的護衛下站在旗艦上眺望遠征軍的艦隊。停泊在巴布延海峽北方的明軍艦隊靜靜地等待著,數百艘帆船都落下了風帆,在泊地上空形成了桅杆之林。

“老王在時,想的就是從對岸登陸,然後水路並進直搗馬城城下。”說話的是延平郡王派來的使者馮錫範。康熙三年,清廷以不剃頭、不朝見、不進貢的條件試圖與鄭經議和,並暗示可以在鄭家內訌中站在鄭經一邊,但卻遭到了鄭經的嚴詞拒絕。二十出頭的延平郡王二代,當時和鄧名、張煌言的關係極差,更因為對日本的貿易,以及張煌言收留鄭襲、鄭瓚緒等原因,到了近乎開戰的地步,但鄭經仍表示他絕不會考慮向清廷投降——鄭成功選擇為民族奮戰到底,這同樣是鄭經的驕傲,他甚至明確對清廷表示,就算鄧名和張煌言選擇與清廷議和,他也不會同意。

只是鄭經雖然有志氣,但在處理和盟友的關係時依然固我,從康熙三年、永曆十九年開始,在劉國軒這個主戰派的支援下,多次和舟山的鄭成功舊部以及浙東軍發生摩擦。不過鄧名對鄭經表現出忍讓態度,在不激怒川西院會的範圍內,儘可能給臺灣補償。現在已經是康熙十年,永曆二十六年,鄭經年近三十,他的火爆脾氣看上去有所收斂,而且川西長期奉行的忍讓態度也得到了延平郡王府內部一些人的體諒,比如這次,鄭經指派陪同鄧名遠征的馮錫範,就是一個對川西明軍的主和派。

據鄧名所知,在臺灣處理政務的陳永華,也是馮錫範的盟友。川西一直在海貿上與臺灣分享利潤,對延平郡王府的內政幫助很大,因此陳永華一直爭取緩和東寧和成都的關係,避免雙方爆發衝突,導致臺灣驟然失去主要的財政支柱。而馮錫範也贊同和成都保持良好關係,主要的原因竟然因為他是火器派。在鄧名前世,馮錫範就力主應該仿製西洋戰艦,甚至建議鄭經聘請英國教官訓練臺軍,全面換裝火器;而劉國軒要保守得多,對福船和傳統的解舷、縱火戰術非常痴迷,屢次反駁馮錫範的倡議,說馮錫範根本不懂得戰爭。

劉國軒這種意見不僅是臺軍的主流意見,也是浙東鄭軍的普遍看法。鄭成功用這種戰術屢挫強敵,所以大家都認為鄭軍並沒有大的改革必要。馮錫範的改革意見也沒有得到鄭經的贊同,當看到鄧名不用人勸就在改裝西洋商船,並大力發展火器部隊後,馮錫範就變成了臺灣的四川派,一談到軍事就言必稱川西,用來彌補他沒有領兵作戰過的短板。

“延平郡王的計劃就是水路配合,一路打過去嗎?”鄧名知道鄭成功曾經有個計劃,想要把菲律賓納入大明的版圖,但對具體的計劃並不清楚。聽馮錫範說起老王,就好奇地問道:“雖說水師得到陸軍配合可以安全得多,有了水師,陸軍行軍也不會太辛苦,不過從這裡到馬城還是太遠了吧?”

鄧名的主要疑問就是,如果遭到西班牙海軍的不斷騷擾怎麼辦?西班牙艦隊甚至可以採用打了就跑的戰術,始終保持對明軍的壓力,而明軍只要不小心露出破綻就可能導致災難。

“如果是老王統軍,定能叫西夷有來無回。”馮錫範臉上露出一絲驕傲之色。鄭成功身經百戰,陸戰、海戰雙全,就算敵方在艦船或是火器上有優勢,但總會被鄭成功設法引誘到他能發揮長處的戰場上擊敗之。在鄭成功去世後,馮錫範根本就不同意繼續覬覦菲律賓,也反對繼續封鎖海峽;在鄧名前世,明鄭落幕前夕,馮錫範也反對去菲律賓做孤注一擲的冒險,因為他認為,若沒有鄭成功這樣的統帥,明鄭集團無法靠著福船和重灌步兵擊敗西洋的遠洋戰艦和火槍部隊。

在那一閃即逝的傲色過後,馮錫範臉上又露出遺憾的表情:“所以卑職一直向王上建議,要像丞相一樣造西洋戰艦,操練火槍兵。當初以老王神武之姿,對付泰西雖然不是大問題,但老王的對手本來也不是泰西的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亞歷山大四世

季敏傑

殷商玄鳥傳

摟住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