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章 心思,鐵血殘明,柯山夢,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功顯赫,但若丘八荼毒地方,桐城士紳交章彈劾,這筆賬最後仍要算在我等牧守身上。”
“不知那池州兵馬軍紀究竟如何?”
皮應舉嗤笑一聲,“有池州府吏員過江來,說王公弼要調兵剿寇一事傳出,池州營中士卒星散,剩餘者聲稱無開拔銀絕不過江。
此等兵馬若是來了桐城,你這知縣可還有一日安寧?”
楊芳蚤嘆口氣道,“賊來苦賊,兵來苦兵,下官亦是前後為難。”
“是以分守道那邊覺著,能不麻煩兵備道就不麻煩。
桐城局勢還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賊人雖勢力已成,仍可緩圖之。”
楊芳蚤點頭道,“大人說的是,可下官亦憂慮,若是不請兵來,由小亂而大亂,豈非得不償失。”
皮應舉舉起一隻手,“所以不請兵這話,不能本官說,也不能你說,要由桐城士紳來說,日後即便有些亂子,我等也有所開脫。”
楊芳蚤佩服的道,“下官明白了,那些鄉紳士子家大業大,最是萬般不願讓兵來,只需請他們上書王公弼,便是實在證據。”
皮應舉點頭道,“兵是不請了,但亂子還是要平。
首要記住,亂民不可一概而論,城中為亂者成千上萬,皆亂民乎?
非也,必區分首從,以散其力。
為首者不過黃文鼎一干人等,多說不過二三百,餘者愚民不過乘火打劫,貪圖眼前便宜,絕非為黃文鼎等人賣命。
我等不願兵來,但卻可借兵之勢。
本官問那王公弼要兵道招安憲牌,屆時聲言有池州兵自安慶來,脅從之徒便會頃刻散去,然後便可緩緩圖之。
只剩那二三百亂賊,便好應付了。
衙門胥吏既不可靠,便要依靠城中士紳之力。
還好下午本官剛到,方孔炤便尋上門來,言說官紳併力滅賊之法。”
楊芳蚤默想一下,便記起了這個方孔炤,此人是職方司員外郎,此時正在桐城丁父憂,因為是在職京官,丁憂之後便要官復原職,所以在本地士紳之中甚有影響。
如果有方孔炤相助,那楊芳蚤底氣又足了一些,徹底否決了請兵的任何可能,因為軍隊引起的風險比賊寇還大。
楊芳蚤吸一口氣後對皮應舉道,“謝大人親身赴桐指點迷津,下官知道如何去做了,此時已顧不得什麼前景,只望儘速消弭亂局,而不至連累各位上官。”
“本官來一趟桐城不算什麼,分內之事爾。
南直隸乃天下財賦半出之地,任何風吹草動都是大事。
此次只要不惹得巡撫、巡按親來安慶,便是邀天之幸了,否則本官也愧對張都堂。”
“蘇州與安慶遠隔千里,不知張都堂是否已收到申詳。”
皮應舉抬起頭,閉著眼道,“加急鋪遞,應是快收到了。”
……蘇州府吳縣縣城,一艘烏蓬小船劃過蜿蜒的河道,悠悠停靠在石塘水竇岸邊的一株大榕樹下,身穿白色短褂的船伕上岸後在樁石上熟練的繫了小船,然後提著船槳往岸上走來。
岸上等候著七八人,其中有一名身穿七品官服的文官,還有數名衙役書手。
那文官上來恭敬的接過船槳,短褂船伕抬起頭來,約四十多歲的年紀,臉頰清瘦,雙目炯炯有神,顯得非常幹練。
他只是對那文官微微頷首,口頭上並無致謝。
船伕稍稍整理一下身上的水漬後,對那文官說道,“自南仁河至觀瀾港,為運河治水第一要緊之處。
經本官查閱,其長闊定於正德弘治年間,距今久遠,河道各處多有變遷。
其主河支河之闊度定不能短少,方才我巡汛之時,已發現三處河道變窄,你既為知縣,應儘速疏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