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漏雨,鐵血殘明,柯山夢,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前面道:“飯就不吃了,倉儲乃一縣要務,我等職責在身,今日正好又是查倉的時候,被人看到我們在外飲酒,知道的說袁大使會待客,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敷衍塞責,傳出去汙了袁大使名聲,在縣丞大人臉上也不太好看,還是先去各倉看看,這是在下淺見,到底如何還是唐大人說了算。”
袁大使聽了一愣,似乎沒想到龐雨說出這麼一番話,收了禮還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連忙看向唐為民。
唐為民微笑看了龐雨一眼,稍稍思索便出來打圓場道:“龐兄弟說的也是,那唐某先看進出倉的文冊,袁大使你便陪著龐兄弟在各倉查一遍實物。眼裡不要光看此次巡倉,龐兄弟少年人傑,很得縣丞大人看重,袁大使你以後還要多來往。”
龐雨知道唐為民是給機會讓袁大使單獨公關,既然唐為民開口,那袁大使只得應了,叫旁邊一個守倉夫開了大門,領著幾人進了倉。
唐為民和幫閒直接進了大門左邊的門房,袁大使則陪著龐雨往預備倉的倉房走去。
這預備倉建立於洪武年間,目的是豐年收儲以備災荒,明初是發揮過很好的作用的,後來跟其他制度一樣都崩壞了,於是又新增了常平倉、社倉等等作為補充。
明代中期朝廷曾經大力整頓,不過完全脫離實際,朝廷規定五十里的縣,預備倉要有三萬石的存糧,滿天下沒一個縣能做到,最後標準只得一降再降,最小的縣標準不足百石。
桐城總計四十七里,算是中小縣,但因地處南直隸和長江邊,雨水豐富,糧食收成很高,又有水運的便利,每年從樅陽鎮大量外銷到江南一帶。按以前那個不現實的標準,桐城存糧應該是兩萬五千石,現在已經降為九百八十石倉房二十四間。
二十四間倉房佈局為三排,其中居然有幾間成了木石的廢墟,龐雨已經從何仙崖那裡打聽過,也沒問袁大使,直接進了旁邊一間倉房,裡面雜物成堆,哪裡有絲毫糧食的影子。
龐雨反揹著雙手,一副領導的派頭,絲毫不像要和袁大使兄弟相稱,冷冷的開口道,“糧食在哪裡。”
袁大使滿臉堆笑過來解釋道:“龐兄弟你看,這是年初地震時候震壞了的(注:桐城崇禎七年正月曾地震),正好裡面便存了糧食,可恨當天又下雨,糧食被雨水浸泡發黴腐壞,後來不得已便陸續廢棄了,如今這倉中,尚無新糧補入。”
龐雨自然不信,他昨日已從何仙崖那裡打聽了不少訊息,雖然詳細過程不清楚,但知道糧食的去向絕不是雨水泡了。
“哦?若是我沒記錯,今年地震是春節間,那前後日子只下雪,好像沒下雨啊。若是廢棄了,那兄弟我還要看看進出文冊,何人搬運的,要人證過來,何時出倉何時出城,最後廢棄在何處也要仔細看看,十萬斤的東西,不會一點痕跡都不留下。如此萬一縣丞大人問起來,小人也好有話說。”
袁大使殷勤的笑臉變了味道,嘴角略略歪斜著道:“雪化了不就是雨,焚燬時是在一塊乾田中,夏季那田又蓄了水,早已了無痕跡,搬運時請的東作門伕役市的腳伕,連姓名也不知道,要找人證是有些難為在下,龐兄弟若是要找,便自己去伕役市問問便可。”
龐雨轉頭微笑盯著袁大使,此次查倉是要在正式知縣到任之前,對前面倉儲的去向做一個了結,倉中無糧是肯定的,誰也變不出來,但無糧的原因卻可以變出來,這樣向安慶府申詳得到認可,以前的倉儲便一筆勾銷,新知縣便可以放心交接。
所以此次查倉不是查糧食夠不夠數,而是要找一個沒有糧的理由,這個理由可是是倉子給,也可以是戶房給,但必須縣衙這個層面的認可,這便要看縣丞的態度,也是龐雨地位的來源,所以龐雨並不怕袁倉子耍無賴。
“那在下若是在伕役市問不到,報給安慶府的申詳之中,便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