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下,鐵血殘明,柯山夢,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頂點鐵血殘明!
“皇上的御批迴來了。”
紫禁城文淵閣內,楊嗣昌匆匆起身接到奏本,來不及跟送本的曹化淳道謝,先看了一遍御批,只見上面硃筆寫著,“卿還殫謀專慮,以圖萬全。”他反覆看了幾遍,確定就這麼十個字,這已經是上的第二個奏本請旨,需要確定兩支兵馬怎麼安排,第一本皇帝的批覆語焉不詳,第二本上去,批覆更加模稜兩
可,幾乎是什麼都沒說。
他抬頭看著曹化淳道,“曹老公,皇上有沒有口諭,是督監共同南追,抑或仍按原議,一南追一北留?”
曹化淳搖搖頭,“皇上未曾有口諭,楊先生若是不得要領,還是另上一本的好。”楊嗣昌急得要揪頭髮,但曹化淳這個司禮監提督京營戎政的秉筆在,他又不敢表示不滿,只能舔舔乾燥的嘴唇抬頭對曹化淳道,“宣大、遼鎮數萬兵馬在城外候令
,建奴已然南下,萬不敢多做耽擱,敢請曹老公稍待,某這就另寫一本。”
曹化淳擺手道,“這要緊時候,楊先生就不必顧慮這些虛禮,就是因兵事要緊,咱家才親自過來候著,免得因下人不上心耽擱了。”
楊嗣昌趕緊道謝,然後匆匆回座提筆,在呈文紙上寫了幾筆,停了片刻後一把揉了,換過一張繼續寫,跟著又揉掉。“楊先生勿要著急,欲速則不達。”曹化淳想了想之後又道,“但有成策,本兵不妨直言,皇上那裡定奪方才明白,再者前兩本皇上的御批,本兵還是要多體念聖
意。”
楊嗣昌喘口氣,曹化淳似乎是在暗示他,皇帝的意思並非南追北留,如果楊嗣昌不能體會這個意思,就不會得到結果。
盧象升十一月初四晚上的來文中,提議由宣大兵力南下,遼鎮兵力留守京通,既防後來之敵,也可斷敵歸路。這是勤王的重大決策,楊嗣昌不願自己作決定,於是拖到早上上本請旨,他的第一本也是按照盧象升的意思,原本以為就是走個形式,結果皇帝的批覆是“仍著督
監遵旨併力同心,勒限驅剿,不得再有玩違”,既可以理解為贊同,也可以理解為兩路共同南下。從字面上看,皇帝的意思更偏向於兩路共同南下,楊嗣昌的本意卻非如此。兩次安定門軍議,都確定的是督監二人南追北留,只是未定具體是誰,當時也是報給
皇帝,崇禎並未提出不同意見,事到臨頭皇帝卻又變了意思。楊嗣昌不敢依此作決策,一邊派人去安定門外再徵求盧象升意見,一邊又上第二本,也就是剛收到批覆的那本,裡面暗示遼西防備森嚴,新來的第三路建奴若是搶不到東西,可能繼續入邊來威逼京師,意思就是仍留一路守在京師。但他沒有明白說出來,打的算盤是由皇帝自己把決策作了,免得後面追究的時候成為自己
的把柄。結果皇帝根本不吃他這一套,楊嗣昌暗示,皇帝就裝糊塗,這次的批覆越發的模糊,總共才十個字,而且什麼都沒說,平白耽誤了一下午的時間,兩個奏本耽擱
了一整天,也就是十一月五日白天的行軍時間都沒了,兩路不管誰要開拔,都只能等到明天早上,而耗了一整天,楊嗣昌還沒得到結果。
方才曹化淳的暗示,皇帝的意思就是一起南追,但是要兵部先提出來,皇帝再決定,而非皇帝決定後兵部執行,否則楊嗣昌拿不到明確的答覆。
不知曹化淳是出於公心忍不住提醒了一句,還是皇上要他提示,楊嗣昌都不得不自願落入皇帝的套路中。在等候第二本批覆的時間裡,盧象升的意思也回來了,表示皇上屢次都要求協力並剿,督監共同南下也可以,但要儘快確定。楊嗣昌顧不得再耍小聰明,否則清
軍走遠,到畿南大肆破壞,仍要他這個兵部尚書頂罪。
當下提筆寫就,自己俯下身子朝著紙面吹了幾口,看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