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時,鐵血殘明,柯山夢,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鄰。”
“臣附議範章京。”
鮑承先躬身道,“僅互市一項,原本議定的義州兩年一市,朝鮮拖延推諉,至六年方開兩市,會寧互市則從未準開,我朝所需耕牛、棉布、絲綢、鐵器無從購買。”
皇太極聽罷道,“鮑大學士所言,亦是朕痛恨之事。”
鮑承先心頭一緩,總算得到皇太極的肯定,雖然程度並不太高,但對於目前環境來說,已經能讓鮑承先滿意。
他心情放鬆之後接著說道,“此前為弔唁朝鮮王后,皇上特遣英俄爾岱、馬福塔往朝鮮,順議上尊號之事,然則李倧不但不予接見,甚至不接收皇上親筆信,在議政府派兵監視我使團,英俄爾岱等人不得不搶奪馬匹逃出議政府,實損我大清顏面。
之後在途中搶奪到朝鮮王書信,其竟要封鎖邊境,阻斷與我國往來,究數年來種種,朝鮮與南朝父子之國是真,與我兄弟之盟是假。”
帶鮑承先說罷,范文程緩緩道,“尤為可恨之處,朝鮮官員任由東江島寇嘯聚鐵山等處,東江島寇雖式微,卻僵而不死,盤踞於臥榻之側。
皇上志在天下,宏圖大業豈容受制於東江島寇,而島寇與朝鮮互為依託,,征伐朝鮮乃勢在必行之舉,但奴才以為,卻並不急於一時。”
皇太極的聲音從上傳來,“二位大學士的必行之因頗為詳盡,範章京不急一時又何解。”
“朝鮮所依仗者,非東江鎮,而是南朝明國,此乃根本與枝節之分。
朝鮮即便封閉邊界,其國亦無力渡河,與我遼東根本無損,大清首要之敵仍是南朝。
後金兵馬雖已數入邊牆,卻非大清兵馬,奴才以為值此開國之際,宣大清兵威於南朝,方是首要之事。”
皇太極緩緩起身走下高臺,范文程兩人立刻讓開中間的位置,皇太極緩緩在殿中踱步,“二位大學士以為,若此番布兵威於南朝,該當攻山海、京師、宣大哪處,或是關外八城?”
鮑承先眼神轉動片刻,從皇太極的這番話裡,已經認可了范文程的意見,即朝鮮只是枝節,根本仍在明國。
他見范文程沒有先說的意思,便躬身對皇太極道,“我大清以武立國,自皇上定八旗兵制,分馬甲、步甲、護兵、前鋒、重兵,輔以外藩蒙古輕騎,足以橫行天下,明國所與我抗者,無非孤城大炮爾,實天意佑我皇上,之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陸續來歸,兼收西洋炮及大船無算,更有制炮工匠數百,明國所仗之堅城大炮已成烏有。
如今察哈爾歸附,朝鮮東江無力掣肘,奴才以為進兵當直取榆關(山海關),大軍由寧遠大道直達關外,尚可喜、孔有德等部舟船載火炮由旅順經水路抵關,只要榆關一下,關外八城自歸,南朝京師藩籬盡去,屆時或戰或和,在我不在明,甚或便直抵京師,無榆關阻擋,京師已是皇上囊中之物。”
皇太極轉身看著范文程,期待他的答案,鮑承先下意識的往後微微退了一小步,因為他知道在皇太極心目中,自己的地位遠遠不如范文程。
鮑承先作為降官能進入文館,是得自於寧完我的推薦。
在今年之前,寧完我仍是漢官第一人,書房和文館的大部分都由他推薦,在漢人文官系統中勢力最強,但同樣是因為推薦人員過多,不免良莠不齊,被范文程參了一本,逼得寧完我上本認錯,逐漸失去皇太極信任。
此外寧玩我本身貪財好賭,今年被人劉士英家僕舉報,皇太極的處罰遠遠超出鮑承先的預料,寧玩我失去了所有官職不說,連莊田和奴僕一併罰沒,幾乎成了一個庶人。
這次的舉報時機頗為微妙,正在在稱帝上尊號關鍵時刻,同時施行的還有文館的改革。
鮑承先並不清楚范文程在此事中的作用,不過他很清楚寧完我已失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