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零八章 白銀,鐵血殘明,柯山夢,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若谷明顯的眼神有變化,龐雨終於能判斷出他正在思索,而且並未得到答案,周月如的眼神也靈動起來,看起來對這個問題也頗有興趣。
“靠的是寶鈔。”劉若谷遲疑一下道,“朝廷用桑皮紙和墨便可製出寶鈔,用以購進軍餉和物資。”
龐雨點點劉若谷,“朝廷用紙買了實在東西,那麼是誰虧了?”
周月如的紙鋪被和買多次,自己也參與過和買勾當,毫不猶豫的道,“賣東西的虧了。”
“但朝廷支付了寶鈔,賣家也可用寶鈔購買他物,為何算虧了?”
周月如想了片刻,搖搖頭示意不明白,龐雨手撐在窗沿上,“說咱們大明之前,先看之前的蒙元,他們的主要貨幣便是紙鈔。元廷歲入長期入不敷出,加印紙鈔是最為便捷的彌補之法,流通的紙幣不斷增加,社會產出基本恆定的情況下,紙鈔價值便不斷降低,這叫通貨膨脹。元朝的紙鈔價值降低到何種程度,若以最初的一貫值糧一石來算,到元末時中統鈔貶值六萬倍,如果有人用紙鈔儲存財富,就只剩下六萬分之一,無論貧富,無論買家賣家,皆可說被洗劫一空。”
周月如盯著龐雨,“原來所有人都虧了。”
江帆轉頭看看其他兩人後道,“那百姓不用便是,若是屬下就只收銀子,或是銅錢也行。”
“江把總說的是實情,在這樣的通貨膨脹下,百姓不是傻子,自然不會接受紙鈔,但之前元廷透過貿易將白銀送往中亞,民間存銀極少,銅錢價值低而重量大,只能進行小額交換,蒙元因主要用紙幣,更無意願開爐鑄造,銅錢不足以應付商品流通,民間只能回到以物易物,這種低效的交易方式會嚴重降低經濟活力,造成百姓無法生存,各地自然會義軍蜂起,蒙元的軍事支出劇增,只能繼續增發紙鈔,更多百姓活不下去,義軍便越剿越多,於是再增發更多紙鈔。”
劉若谷忍不住問道,“大人是說,韃子因為紙鈔丟了江山?”
龐雨從窗前往桌面走動,這裡的三個人,都與貼票發行密切相關,現在攤子越來越大,需要這些人逐漸獨當一面,他希望將自己推進銀莊的原因講明白。
他將回到桌旁,“紙鈔體現的是經濟問題,王朝的統治危機之前,都會先有經濟上的危機,老百姓若是豐衣足食誰去鬧事造反,即便有少數野心家,也成不了氣候。但經濟出現問題時,就會有很多人呼應。其根源不在於紙鈔,而在在於財富分配不公,造成貧富差距過大,最後才體現在貨幣上,蒙元維持異族統治,財富分配上先天便極度不公,他的財政支出是無法減少的,盤剝到百姓無法生存時,只能起來造蒙元的反求一條活路。”
江帆抬頭道,“是以太祖和成祖也靠著寶鈔將蒙元趕走的,豈非百姓仍是存不下財富。”
龐雨點點頭,“太祖將蒙古人趕出大都,大明新立,仍然有許多需要用兵的地方,朝廷的財政支出數額巨大,急需財政來源,其時由於蒙人將白銀輸出,中國主要金屬貨幣是銅錢。洪武時一年的銅錢鑄造量大約一億九千萬文,人均只有幾文,這點錢息自然滿足不了支出所需,太祖也選擇了紙鈔作為貨幣,這便是大明寶鈔。”
龐雨從桌面上拿起一張寶鈔,上面正中寫著“大明通行寶鈔”六個大字,兩旁篆書“大明寶鈔,天下通行”八個字,四周也配有複雜的花紋,這張是一貫的面值,紙張面積很大。
“洪武八年開始發行寶鈔,此時有六種面值,最大的一貫,最小的一百文,計量單位是銅錢,一百文以下的交易仍可用銅錢。洪武二十二年開始發行小鈔,分五種面值,最小的十文。”龐雨看著周月如,她是貼票的主管,他希望周月如能理解紙鈔貼票的含義,而非僅僅知道製造鈔票的技術。
“洪武年間支出甚多,寶鈔從開初就缺少準備金,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