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章 召對,鐵血殘明,柯山夢,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督理二軍門現有之兵取自各省,若將兵馬交還給各地撫臣,自當募兵補齊,如若留兵留餉,則予各撫臣補齊,督理二臣及四巡撫所領之兵,總數便是十二萬。”

程國祥又道,“督理乃賊興之後新設,原無兵馬定額,守陵兵馬原屬鳳督,若以十二萬之數,竊估應新募六萬上下,所需錢糧實非小數,其本名各色、行糧、坐糧、步騎之比,本兵可有預計?”

楊嗣昌轉向皇帝道,“臣以為鳳泗二陵兵馬守陵不動,應多招步兵,其餘十一萬中步騎仍通以七三為率,督理之外亦可多練步兵,不必拘泥七三,計得騎兵總約三萬六千,含草料日給一錢,年該銀一百二十九萬六千,步兵七萬四千,年該銀一百三十三萬二千,此未分行坐二糧,若有留用邊軍已領坐糧,照原數只給行糧,南兵未分行坐二糧,名色數亦不必增……”程國祥突然打斷,“本兵稍待,既說到南兵,前聞應天撫臣張國維宿松大捷,卻是以江南之兵獨破賊眾十餘營,不下二十萬眾,向道南兵羸弱,可見正如本兵所言,賊堪戰者實不甚多。

查得安慶兵馬未分行坐二糧,步兵月給五錢,騎馬內丁帶草料月給九錢,安慶合共不足一萬兵馬,便按三七計,年費不過七萬四千,即便地方自募鄉兵所費稍有差池,諒亦不過十萬。

此一萬兵既可破十餘營有名悍賊,照此編練十二萬兵,亦足可滅賊,年費應只需百萬兩上下,何需二百六十萬之多。”

程國祥說罷看著楊嗣昌,而楊嗣昌一時張口結舌,宿松大捷的申詳未到,但應天巡撫衙門和南兵部的塘報都到了,雖然過程很簡略,戰果卻基本都寫了。

照楊嗣昌對內地兵馬的瞭解,所謂大敗十三營二十萬賊,肯定是誇張的,他估計也就是掃地王帶了幾個小營頭,因為大意在江北水鄉中了埋伏,張國維僥倖得了個大勝。

安慶守備營能獨力剿滅一個巨賊,已經是今年最大勝利,皇帝看到塘報是很開心的,對剛接任的兵部也是好事,大大緩解了今年的壓力,但楊嗣昌萬沒想到程國祥在這裡等著他,竟然是拿勝利論證可以減餉。

腦中趕緊組織一下說辭道,“司農有所不知,應天兵馬實不止此數,此番戰前從江南各地抽調精兵,方有此大捷,且安慶一地向來是守而非剿,不需跋涉遠途,是以錢糧所費本少一些。”

程國祥乘勝追擊道,“若是隻防不剿,那宿松數千賊子是如何死的,數萬俘獲又從何而來,盧軍門滁州大捷,用了兩萬餘精悍之兵斬首數千,這自然是剿,為何應天官兵斬首數千就不算剿了?

那掃地王去了無數州縣,怎未見守城官把他抓了的。

從未聞防賊能斬首數千,總還是要殺將過去才行,可見那應天兵馬是著實剿了的,非是隻防不剿。”

楊嗣昌略有些難堪,所謂防剿其實是說營伍的定位,而非防就只能防,剿就只能剿,一時跟程國祥說不明白。

這奏本是之前就寫好的,宿松大捷是剛來的,他因忙於確立剿賊策略,只是讓人查了應天兵額,對以前的兵餉確實還沒留意到,現在被程國祥這般在御前直接駁斥,臉上頓時有些掛不住。

但程國祥邏輯自洽,倉促之間無法反駁,眼下皇帝正為大捷開心,自己總不好說是張國維吹牛的,而且也沒證據。

程國祥是為了不加餉,因為一旦加餉,戶部要多出許多麻煩來。

而崇禎明顯是偏向楊嗣昌的意見,此時臉色也不太好,溫體仁看了看崇禎,已經知道皇帝的意思。

按說張國維本是他要打擊的目標之一,但現在宿松大捷一上,溫體仁知道誰也動不了張國維,索性便放過此人,他咳嗽一聲對程國祥道,“司農掌戶部,錢糧自是精通,應天兵餉亦無錯漏,然則六錢九錢已是往年之時,張國維到任應天之後多次上本,皆因前餉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遊記

指點江山

火影:我五條悟最強

不吃香菜就吃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