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章 城樓,鐵血殘明,柯山夢,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而可再否?
兵法雲當有正有奇,若要穩固太湖根本,還是要築城,幸而皇恩浩蕩,免去太湖七年、八年逋賦,尚得些餘力為築城所需,只要築城事畢,不但穩固太湖,更可阻英山之寇進犯安慶,能助道臺大人微薄之力,下官方覺略盡下屬之責。”
龐雨和潘可大對看了一眼,馬上又把目光移開,楊卓然幾句話把自己功勞說得十分全面,樹立了一個盡責果決的形象,中間謝了皇恩,順帶著繼續贊同史可法的戰略,下屬的姿態更是十足,如此會說話,史可法不喜歡才怪了。
果然史可法滿臉讚歎的表情,“得又先鎮守太湖,太湖百姓幸甚。”
楊卓然此時卻十分謙虛,“不敢當大人謬讚,在下以前常在想,皓首窮經二十餘載,便為一頂烏紗否?
下官往昔渾噩,但至太湖之日,聞聽前任知縣金大人,知流寇至而尤坐大堂,手無刀劍仍以石擊賊,死事之慘烈震人心魄。
下官至此方知,科舉非為做官,而是練就有用之身,上報皇恩下護黎民,下官自啟蒙便背誦張載所言之‘橫渠四為’,往日得了形,到今日才是真懂了,如此而已。”
史可法的眼中有些淚光閃動,“好,好,金應元一番身前事,化為今日又先一番肺腑言,這才是‘橫渠四為’的精髓,才是科舉的深意。
本官可斷言,太湖一旦築城畢,當成我安慶西北強固藩籬,任那千軍萬馬,也奈何不得。”
龐雨沒想到兩人走路這麼一會,已經聊得如此慷慨激昂,光聽兩人對話,確實有頂天立地的氣概,來明代之後,龐雨對這種言辭聽得多了,也沒有太多興趣,他此時最想知道的,是原本明末的歷史上,太湖的城到底修好沒,最後的結局是如何。
此時已經到了南門,龐雨抬頭看到門洞上刻著“阜民”兩個大字,上次經過的時候,龐雨只從城外過,進了阜民門之後遊目四顧,城中一片斷壁殘垣,大火之後的漆黑印記依然處處可見,只有大約三成房屋倖存,街上行人稀少,有些人見到官員也不下跪,就在街中呆看。
楊卓然要讓衙役去教訓,史可法立刻制止了,他一路也在看太湖的慘狀,此時對楊卓然道,“築城一事絕不可耽擱,又先籌備得如何了。”
“下官籌備已久,太湖被難之後,遠近士紳皆熱切共議築城之事,除縣治之外尚有兩寨五堡,目前已籌資四萬有奇……”(注1)龐雨原本仍在四顧,聽到這裡眼神猛地轉了過來,落在滔滔不絕的楊卓然身上,眼神銳利猶如猛虎看到一頭肥豬。
……五日之後,阜民門外陣列嚴整,守備營排出兩線陣列,但對面的曠野卻空無一人。
中間的這四天中,守備營沿著官道防備,在城西四十里的小池驛輕鬆擊潰了一夥七十餘人的流寇,抓獲管隊一人,審問得知是屬於掃地王的一支分兵,並無大股人馬在後。
隨後哨騎往英山方向偵查三十里,又抓獲少量步行廝養,證實是掃地王一部出山打食,掃地王老營等部已經往西進發,目的地是湖廣的麻城一帶。
安慶暫時不用面對流寇的主力,這與龐雨的判斷一致,流寇應當不會在短期重複經過同一地區,一是地方殘破不易獲得糧食,二是百姓草木皆兵,有點風聲就要跑路,就像太湖、宿松這樣的,流寇來了也搶不到多少東西,倒是黃梅那些地方更危險。
解除了警訊之後,史可法準備領兵返回府城,因為桐城方向又有警報傳來,依然是來自舒城方向,訊息比上次模糊,還不能確定真實性,但安慶要做些預備,軍隊也需要回駐地休整。
在回軍之前,龐雨建議進行一次演練,展示安慶的軍事力量,為太湖提振民心。
龐雨這樣做自然有擴張自身信用的私心,但史可法哪裡能理解這些道道,痛快的批准了此次行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