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少年任俠-徐庶,惡漢,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已。後訪胡嶧陽,具道其事。胡憮然曰:此三國時徐庶也,隱居鼓子洋久矣
膠南帽子峰與三國徐庶
帽子峰,位於青島膠南市大珠山南麓的魚池村,是大珠山眾多的險峰奇觀之一,海拔223米。峰頂突兀險峻,隆起寬大,狀似禮帽(也有的說因時常有白雲縈繞,遠眺象是戴著一頂帽子)故名帽子峰。帽子峰挺拔險峻,不易攀登。登上峰頂,頓覺騰空而立,心曠神怡。站在峰頂,東觀靈山島,西眺琅琊臺,南望大海,北仰壁立千仞、姿態萬千的大珠山。古人留下了這樣一首詩:“乘勝攀登帽子峰,石礓高仰幾千重。懸崖步履心盛怯,窄徑崎嶇足不容。東望靈山雙奇秀,西偏琅琊四面峰。北接珠山通洞府,南臨黃海有漁翁。湘子門前雲靄靄,桃林村外水盈盈。”經考證,三國徐庶曾隱居膠南,早年帽子峰曾建有徐庶廟。廟宇呈正方形,四面各3.5米,高4米,飛簷斗拱,青瓦蓋頂,是一座古樸典雅的建築。廟內正面有泥塑徐庶像,正中是香案,牆壁繪有壁畫,歷代香火旺盛;廟外北側有涼棚,相傳是徐庶看書觀海之處。廟宇早已坍塌,但其廟基尚清晰可見。涼棚處仍保留著幾處立頂柱的柱洞。徐庶隱居膠南沿海一帶時,曾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當地漁民做了許多好事。為了紀念他,人們在帽子峰上建起徐庶廟。現在,雖然徐庶廟已坍塌,但當地人們仍對帽子峰有特殊的感情,帽子峰上一直香火不斷。每逢三月三、九月九,漁民們便登峰祈禱。每到過年,附近村莊人們帶上供品,到此燃放鞭炮,懷念徐庶,祈禱歲歲平安。
詠鼓子洋白耐冬花(清·趙法憲膠州人)
皭然冰雪姿,遺世而獨立。
亭亭空谷中,寒威不能蝕。
煙嵐伴其幽,玉石貞其德。
霜月滿林皋,點綴乾坤色。
有客海上來,疑是徐元直。
雲際落天表,可望不可即。
注:鼓子洋即靈山島附近的一座小島。清朝當地詩人在寫景時將徐元直(即徐庶)信手寫入詩中,可見徐庶隱居並活動於膠南一帶的傳說久已有之,且廣為流傳。
徐庶字:元直籍貫:豫州潁川郡(今河南許昌一帶)官職:右中郎將御史中丞歷史年表:徐庶原名徐福,本是寒微人家的孩子。(注:《魏略》原文“庶先名福,本單家子”,有人將其解釋成徐庶原為姓單人家的孩子,不過目前主流說法將“單家”解釋成背景單薄、出身寒微的人家,故有了如本文的解釋。)徐庶年少時愛好任俠擊劍,曾於東漢中平末年(189年左右)為人報仇,臉上塗上白堊,披髮逃走,被官吏抓獲。官吏問他姓名,他不回答,於是官吏將他綁到車上,擊鼓行於市,認識他的人也不敢說。後來,徐庶的同伴一起來解救他,得以逃脫。徐庶感慨獲救,從此棄刀戟,換上疏巾單衣,折節向學。開始拜訪學堂之時,諸位學生聽說他以前作過賊,都不與他接近。徐庶於是擺出卑躬的態度,常早起獨自掃除,從而得以聽課,通曉義理。他與同郡的石韜交好。東漢初平年間(190年-193年),中原地區開始戰亂,徐庶和石韜一起南行,客居荊州。到達荊州後,徐庶與諸葛亮、司馬徽、龐統等人相友善。劉備屯於新野期間,徐庶去見劉備,被劉備所器重。後經徐庶的推薦,劉備得到了諸葛亮。208年,曹操南征,劉備於長坂兵敗,徐庶的母親被曹軍抓獲。徐庶向劉備告辭,指著自己的心說:“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就是靠這方寸之地。如今已失老母,方寸亂了,無益於事,請從此別。”於是劉備同意徐庶離開,徐庶和石韜向北投降了曹操。魏黃初年間(220年-226年),徐庶在魏國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魏太和年間(227年-233年)後,徐庶病逝,留有碑在彭城。歷史評價:諸葛亮:1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