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四七章 一動不如一靜,惡漢,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四七章 一動不如一靜

初評二年正月裡,董俷在歷時近四個月的血戰之後,回到了雒陽。

眼前的雒陽,讓董俷著實的吃了一驚。焦黑的城牆,殘垣斷壁的廢墟,令雒陽看上去是如此的破敗,那裡還有半點當初繁華東都的景象,就如同遭受了一場災難。

的確,仔細想想,雒陽還真是一個苦難的城市。

從中平年間開始,黃巾之亂第一次洗掠雒陽之後,這個古老的帝都,就沒有過安寧。

特別是在漢靈帝駕崩後,整個雒陽屢次遭受兵禍。

先是何進的奪宮之戰,而後是十常侍之亂。接下來,又有董卓和丁原的一場大戰。

數次動盪,讓雒陽人心不穩。

許多人看出世道不太平,紛紛的南遷,往荊襄、揚州等地遷移,使得雒陽人口大減。

但,這些災難都沒有讓雒陽元氣大傷。

真正的災難,就是不久前的那一夜突如其來的大火,且不說有多少人葬身於火海,但只是那些倖存下來的人們,一個個也是人心浮動,燥燥不安。更可怕的是,董卓在暴怒之下,對雒陽大戶、世族的一番清洗,著實讓人們感受到了恐懼的氣息。

雒陽世族,幾乎損失大半。

而那些豪門大戶,更因為董卓的一句話,十亭損了八亭,剩下的,也是終日惶恐。

董俷這次回雒陽,並沒有通知任何人。

一行人悄悄的自德陽門進入,但見街道上冷冷清清,滿目瘡痍,到處是被燒焦的廢墟。

怎麼會是這樣?

雖然董俷知道雒陽起了大火,可沒有想到這一場大火,居然會造成如此可怕的結果。這那裡還是記憶中的東都,分明就是……分明和剛經歷過大戰的滎陽沒有差別。

遠處,一群童子無憂無慮跑了過去。

他們歡蹦亂跳,一邊唱著民謠,一邊拐入了小巷中。

董俷本來也沒有注意這些童子,可是當他聽清楚了童子們的歌聲,不由得激靈靈打了一個寒蟬。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董俷忍不住啊的一聲驚叫,身後的任紅昌和董綠被嚇了一跳。

“相公,你怎麼了?”

董俷驚恐的指著那些孩子消失的方向,厲聲喊道:“成蠡,把那些孩子給我叫回來。”

誰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成蠡帶著人,催馬衝了過去。

片刻之後,他苦著臉回來,“主公,那些小孩兒不知道拐去何處了,看不見蹤影。”

“相公,你究竟是怎麼了?為何臉色如此難看?”

董俷二話不說,催馬往迎春門方向急馳而去。身後眾人莫名其妙,緊隨董俷而行。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

演義中,董卓兵敗虎牢關,退走長安,如果說是因為這民謠所致,肯定有些誇張。但不可否認,這一首民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董卓的判斷,導致最終撤離。

當年聽評書的時候,董俷並沒有覺察到這個決定有什麼不對,甚至覺得,這是上天的安排。

可是來到這個時代,學過兵書,讀過諸子典籍,董俷的認識,已經有了改變。

如果當年董卓不撤離雒陽,那麼三國格局是否會形成,還是另外一說。虎牢關之戰就算是失敗了,憑藉那雄關,絕對可以抵擋住諸侯的進攻。撤退,等同於向諸侯低頭認輸。即便如今諸侯已經慘敗,董卓如果離開了雒陽,依舊會有嚴重影響。

董俷血戰滎陽,為的是什麼?

不就是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嗎?

也許在別人看來,長安是漢高祖的風水寶地,但對於董家而言,將會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齊襄

塔蘭託

全職獵人:開局繫結一座監獄

絕世小趴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