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建安初年那些事兒,惡漢,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老兒在到了西域之後,生活也過的極為滋潤。女兒有了個好歸宿,女婿又很能幹,唯一有所缺憾的,就是這西域之中,能和他談天說地的人,著實是太少了。
太后就是一個極好的聽眾。
論學問的話,何太后和蔡邕那是一個天一個地。可是太后久在深宮,那察言觀色,體貼說話的本領,豈能是普通人所能比擬?往往一句話,就能說到蔡邕的心坎上。別看蔡邕年紀大,好歹當年也是個美男子,如今依舊是面色紅潤,別有風度。
這二人一個是有心,一個是無意……
反正那層紙只要不捅破,別人就說不得什麼。
西漢王馬上就要擺駕往長安去了,蔡琰等人也都將隨同劉辨,一同前往長安。
但是蔡邕卻不想回去了!
聽太后詢問,他低聲道:“回去作甚?我在這裡過的何等逍遙,何必回去受那些人的白眼兒。盧老兒走了,元卓也病了……昔日的老友,死的死,散的散,剩下的不是敵人,就是形同陌路,回去又有什麼意思?呵呵,反而不如留在這裡快活。”
“那哀家……”
太后是想說:那哀家怎麼辦?
可這話卻顯得有些太曖昧,到了嘴邊就變成了,“那哀家的王兒,誰來指點呢?”
“不是有興祖在嗎?”
蔡邕喝了一口葡萄酒,沉吟了片刻,輕聲道:“太后可是擔心西平會對漢王不利?”
何太后還真的是有這麼一點想法。
這年頭,滿天下的梟雄倍出。董俷如今雖然沒什麼,可是萬一將來……
有蔡邕在,至少可以讓董俷有些約束。盧植走了,蔡邕又不在,誰能壓制董俷?
蔡邕嘆了口氣,“太后,西平的性子,老臣還是瞭解的。他重情義,也知道輕重……只是西漢王近來一段時間,似乎和那些僧人走的很近,只怕將來會有麻煩。”
蔡邕所說的僧人,是指那些龜茲,還有來自貴霜國的僧人。
其實,佛法早在明帝時期就已經傳入了中原。甚至在更早以前的周朝,佛教就透過非正式的渠道,陸陸續續的進入了中原,只是當時佛教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明帝時,有天竺僧人竺法蘭和攝摩騰在雒陽翻譯了《四十二章經》。
漢室並專門為佛教設立了鴻臚寺,也就是在後世名揚天下的雒陽白馬寺。
雖然說不上是非常的流行,但在一定程度上卻開始了推廣。
蔡邕自認為了解董俷!
而且他也聽女兒說過,董俷對那些宗教的看法。
不可否認,那佛教的經典頗能蠱惑人心。雖是勸人為善,可終歸有些飄渺虛無。
他可是知道,當年龜茲的僧人,靠著那些信徒的供奉,斂了不少的錢糧。
而這一點,恰恰是董俷最為反感的一點。他討厭不勞而獲的人,討厭那種把希望放在來世的空虛。如果將來董俷和劉辨有衝突,那麼最有可能的,就在這上面。
太后聞聽,也是一蹙眉。
她並沒有覺察到那佛教有什麼不好,相反勸人為善,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伯喈,這件事真的很嚴重嗎?”
蔡邕苦笑一聲,“這個嘛,說嚴重也許會嚴重,說不嚴重……呵呵,我說不好。但是我相信,西平會有分寸。太后不用為此而擔心,俗話說的好,車到山前必有路。”
是啊,為兒子操了一輩子的心!
何太后也覺得很疲憊……
“明日你們啟程後,我將西行康居。聽說子瑜他們在那邊做的很不錯,快要打到康居王都了……呵呵,西平說過,過了康居是安息,再往西行,還有遼闊天地。我想去看看,看看那裡的風土人情,在中原待了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