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二四章 紅豆生南國,刑徒,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竟是倉令。”
劉闞擺手笑道:“我可不是主事的人,不過是想跟著人家沾點光而已。此次,我只是隨行。”
“原來如此!”
鍾離昧點頭道:“既然如此,昧且預祝倉令成功!”
“借你吉言,幹了!”
大家不再就這個問題而糾纏下去,推杯換盞的好一番喧鬧。劉闞瞭解到,伊蘆鄉大都是當年的郯國後裔。郯國被滅之後,其後裔逃離故土,轉移到了伊蘆。那裡偏僻,且有臨近大海。齊國人也不想做的太絕,在招攏無望之後,索性就放任之,由著這些郯國後裔在伊蘆。
一晃,百餘年……
郯國的概念,已經多多少少的單薄了。
甚至許多人忘記了,曾經有這麼一支少昊後裔組成的國家。即便是伊蘆人也是如此。如果說剛開始還有人記得要復國。但隨著一批有一批的人老去,如今大多數伊蘆人,以記不得當年的郯人身份。鍾離昧卻還記得,酒酣時,竟忍不住感慨萬千,訴說這世道的滄海桑田。
劉闞只是在一旁靜靜聆聽。
郯人的思想觀念,傳自於郯子,有點近似於儒家的學派。
但有不同於儒家思想……具體哪裡不同?劉闞又說不太清楚……
這一場酒,直喝到天將晚。
鍾離昧告辭啟程,踏著暮色,和他的那些鄉親們,走上歸途。他們必須要趕在城門關閉之前出城,連夜動身,迴轉伊蘆鄉。劉闞雖有心挽留他們,卻被鍾離昧婉轉拒絕。
他的理由很充足:已離家多日了,該早些回去,以免家中人掛念。
分別的時候,鍾離昧還送了劉闞一個紅布做成的兜囊,裡面裝著一些紅色的豆粒。
據鍾離昧介紹:這是東海的特產,佩帶在身上,具有驅散蚊蟲的效果,適合野外宿營所用。
劉闞卻一眼認出,這紅豆,正是後世所稱的相思子。
這一夜無事。
第二日一大早,劉闞帶著呂釋之和王信先行啟程。而審食其與曹無傷,則回沛縣去了。既然同意了劉闞的提議,那麼就需要著手準備起來。別小看這件事,許多細節之處,頗費心思。
首先,不能聲張。
其次呢,一些已經定下來的合約,必須要儘快履行。
其三,要請陳禹和灌雀前來,討論一些事宜。畢竟這酒場一旦遷至江陽,伴隨之來的,就有無數的麻煩。運輸問題,資金的週轉問題,存貨的問題……等等一系列事情,都需好好商議。
劉闞從來都是甩手掌櫃,這些具體的事情,就要由審食其來解決。
劉闞與秦曼匯合之後,在此踏上旅程。離開郯縣,一路盡是荒野,有時候走一整天,也見不到一個人影。
東海郡郡守早已經接到了咸陽發來的詔令,要全力配合秦曼。
所以,還派出了一個熟悉伊蘆鄉情況的卒吏隨行嚮導,倒也的確是減少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煩。
“曼小姐!”
劉闞把鍾離昧給他的那包相思子轉贈給了秦曼,“聽人說,這玩意兒能驅散蚊蟲。咱們這兩天怕是要露宿荒野,天氣漸熱,怕是蚊蟲肆虐之時。你帶上這個,說不定能起到一些作用。”
秦曼美目眨動,秋波閃爍。
“這,叫做什麼名字?”
“好像叫相思子吧。”
那隨行的卒吏看了一眼,笑道:“倉令果然是有見識的人,這東西的確是叫相思子,而且還有個故事呢。”
“哦,還請賜教。”
那卒吏說:“其實也沒什麼。傳說早年間,故宋康王門下有一舍人,名韓憑。其妻甚美,故康王奪之。韓憑因而自刎,其妻聞聽之後,也投臺而死,並遺書康王,請求與韓憑合葬一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