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1章 遙勝於紫禁之巔,回到明朝當王爺,月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皇上,前幾天威國公與劉瑾當堂對質,列舉罪狀,許多與趙懷忠聲討之罪不謀而和,皇上不應以出自叛逆之口便予輕視。劉瑾既然自覺光明磊落,臣請皇上將逆賊趙懷忠的告示公諸群臣,當眾論斷”。
楊廷和、王華、楊守隨等老臣同聲應和,紛紛出班促請,一直靜寂肅立的百官開始騷動起來,聲浪逾來逾大,以致老實巴交的杜甫也看出群情洶洶,已難制控,不得不高聲喝令肅靜。
正德皺了皺眉:瞧這情形,好象歇了幾天,大夥兒緩過了氣兒,這是準備再來一場百官大戰了。他把告示交給杜甫,示意道:“你且念來聽聽”。
杜甫恭應一聲,取過告示,雙手展開,高聲唸誦起來,杜甫唸的抑揚頓挫,剛剛唸了兩條罪狀,百官中忽的有人高聲喊道:“且慢!臣有本奏!”
說著走出一人,趨前拜倒,高聲道:“皇上,劉瑾貪汙索賄、亂政違法,從中巧取豪奪,臣以為確有其事,臣於督察院,剛剛收到地方呈報……”。
他說著,從袖中摸出六七封幾個月前來自地方官員的檢報,恭聲道:“地方官員眾口一辭,對此多有檢舉。劉瑾所派稅監、橫徵稅賦,任意妄為。原田五畝,勒繳十畝的租銀,原田五十畝,勒繳百畝的租銀,弄得民不聊生,地方不寧。
他清丈土地,說是公體為國,卻中飽私囊,將大量私田劃歸國有,以求個人政績,害得百姓流離失所,邊遠之地屢生騷亂。所派官員不肯助紂為虐,便以瀆職之罪受其懲治,非得萬金相賄,才肯釋放……”。
這位,是都察院左都御使翟大人,他說完了一抬頭,只見劉瑾一幫人惡狠狠的瞪著他,瞧那模樣,恨不得一口把他吞下去,老翟若無其事的爬起來,往後一退,站回班中不動了。
劉瑾恨得咬牙:這老匹夫,吃了熊心豹膽了?這回兒不是求我辦事時那副恭維嘴臉了,他……他不擔心拍我馬屁的肉麻書信傳揚出去,壞了一世聲名?
劉瑾正在狐疑,杜甫頓了一頓見無人示意,便又唸了下去,剛唸了兩行,又有出班拜倒,說道:“皇上,劉瑾擅權,旨意多出傳奉,徑自內批,矯詔亂法,壞祖宗之政體。臣以為言之有物,不可輕視。
太祖皇帝罷丞相職,設內閣、通政司分權而治,就是為了防止一家獨大,擅權違法,劉瑾倚仗皇上信任,百官奏陳與白本之外,另備紅本,必得劉瑾先閱,再呈與皇上。皇上,您閱批的奏章,您不曾閱覽之前,劉瑾早將如何處治的命令傳達下去了,試問這不是矯詔這是什麼?這不是架空皇上、獨攬大權這是什麼?”
劉瑾惡狠狠望去,卻是翰林院學士盧士琛。劉瑾立即抗聲道:“咱家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代皇上辦事,施展皇上的權威,為皇上分憂,本是咱家的責任,撿選奏章,鱗選主次,有什麼過錯?你這分明是譁眾取寵、嫁罪於我”。
劉瑾指責未畢,翰林王自文跳出來替盧士琛辯解起來,這老頭兒是成國公朱剛替孫子請的西席教師,雖是個老翰林,平時卻穩穩當當,只顧撈些外快賺棺材本,這麼一個老傢伙也跳出來和自己做對,劉瑾的鼻子都快氣歪了。
張彩等人暗暗心驚,今天跳出來的人都是前幾天坐觀其變、不動聲色的牆頭草,牆頭草最大的特點就是看不準風向時絕不輕易表態,而一旦看準風向,那絕對比對方最死忠的部下跳出來更快、更有忠心,恨不得所有人都是搖旗吶喊的,只有他才是肅奸扶政的主力,這些人出頭意味著什麼?是不是有什麼大事發生了,而自己還不知道?
驚恐和不祥,象一股陰雲,慢慢籠上了他們的心頭,隨著杜甫三十條大罪、六十條小罪一一念出,跳出來的官員越來越多,其中很多是他們原本以為可以控制的住的官員。列舉的罪名也是五花八門,越來越離奇,什麼索賄受賄、賣官鬻爵、迫害忠良、獨攬朝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