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聽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我的嘮叨(上),勝者為王,林海聽濤,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今天四章已更,基本上說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一箇中國教練來到拉齊奧求學的故事。
我當初產生這個想法的主要來源是東亞杯。
東亞杯給了我這麼做的靈感。
東亞杯上國足的表現,可以說得上是給力了——這可不是我一個人說的,這是大家公認的。
但是讓我更高興的是,我在這支國家隊中看到了我所喜歡的東西——地面配合、層層推進,各種讓人眼前一亮的小配合和小技巧。
這些都是我所喜歡的。
這樣的中國隊其實並不陌生,因為這就是高洪波所率領國家隊時打的東西。
媒體都說傅博的國足重拾高洪波的戰術思路。
我認為傅博做了正確的決定。
我們先不說中國隊能不能贏球這個問題,最起碼高洪波和傅博的這支國家隊讓我看的舒服,場面上很愉悅,那些讓人拍案叫絕的配合,以前從來沒想過會出現在國家隊的比賽中。acfun上的吐槽大家都紛紛表示“其實這他**是巴薩吧?”
我想很能說明問題了。
中國足球做失敗者做了這麼多年,要想一下子變成勝利者,不可能,很難。
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這些努力有些是很難做到的。
其實中國球迷的要求真不高,在我們贏不了比賽的時候,最起碼我們的場面要好看,要說的過去,這就行了。
高洪波和傅博的國足都做到了。
而卡馬喬的國足嘛……別說贏不了球了,連場面都不好看。
有人說高洪波的國足只能贏熱身賽,問題是卡馬喬的國足連熱身賽也贏不了啊……
關於卡馬喬和高洪波,很多東西我在書裡說了,大家可以去看這四章,我在這裡就不直接說了。
我只想說,中國足球應該找一條適合我們發展的道路走下去,而不應該總是朝令夕改的,換一屆領導就換一個思路。
中國足球的發展應該遵循足球本身的規律,而不是某位領導拍腦門的規律。
這裡面有體制的問題,不過今天體制問題我們不說,說了也沒用。
我只想說說技戰術層面的東西。
不管體制怎麼樣,比賽拼的還是技戰術的東西。
我認為比起卡馬喬的那一套,中國足球顯然還是更適合走腳下,走技術流。
這從高洪波和傅博的國足就可以看得出來。
我很高興地看到傅博的國足可以重新撿起高洪波留下的東西,讓我看到了希望。
我也希望足協的領導們能夠看到這屆東亞杯上國足的表現,瞭解到這才是我們應該堅持走的道路。
(單章太長,一次發不完,截成上下兩章分開發,接下來是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