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歷史上的老三團-現在的65集團軍,國破山河在,華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團是晉察冀軍區六大主力團之一。建師以來,已組建過三次三團。
第一次三團:1933年6月7日在江西永豐縣藤田鎮建師時,由紅22軍66師縮編組建了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一師的第三團,即“紅三團”;1935年9月中旬,紅軍長征到達甘肅哈達鋪後,紅一師改編為“陝甘支隊”的第一縱隊第一、二大隊。第一大隊由紅一團和紅三團團部及三營、衛生隊編成;第二大隊由紅二團和紅三團一、二營編成。三團建制暫時撤銷。
第二次三團:同年,12月底,在陝西宜川縣臨鎮恢復“紅一師”番號。老三團恢復時,由一團(大渡河連)、二團骨幹、三團陝北新兵組建而成。即以紅一軍團部和紅一、紅十三團部分幹部骨幹及兩個連(實力有四個排)185人和陝北325名新兵合編組建3團;
第三次三團:1937年8月20日,紅一師改編為八路軍115師獨立團,原下轄的紅一團、紅十三團、紅三團分別改編為一、二、三營,共13個連隊。原三團縮編為獨立團第三營。同年十月底,獨立團擴編,稱為八路軍獨立第一師(兼稱一分割槽)。又由四個軍紅軍連隊與地方抗日遊擊隊合編,組建了獨立第一師三團。
1938年3月初,獨立第一師政委鄧華率三團團部與宋時輪率領的一個團合編為宋、鄧支隊,挺進冀東開展抗日遊擊戰;(把肖應棠的三營留下了)仍叫三團。
3月13日,晉察冀軍區令重新組建三團。於19日,在淶源上莊,以上寨、靈邱、淶源抗日遊擊支隊和部分紅軍骨幹為基礎,組建了晉察冀軍區一分割槽“新三團”,俗稱“淶源團”,團長邱蔚。
1938年8月12日,新三團又一分為二。一部分編入二團;淶源支隊另一部分則由肖應棠帶來的紅軍分隊——紅三團的七連、九連、偵察排三個戰鬥排和抗日遊擊五支隊(亦叫五分割槽)主力合編,兵員實力,武器裝備大為增加。淶源支隊與五支隊合併後,仍叫三團。團長紀亭榭。俗稱“老三團”。
老三團的紅軍最多,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而且風行“拳頭思想”,遇到敵人只有一個字“打”,說打就打,死打沒商量。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5集團軍
第65集團軍軍部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原代號為部隊,隸屬北京軍區,是1985年由陸軍第65軍改編而成的,由193,194師和原69軍207師三個步兵師組成,並編入炮兵第14師、坦克旅和高炮旅以及守備第3、第4師。1989年5月集團軍部隊參加執行北京戒嚴任務。1990年,為加強首都地區的安全保衛力量,以守備第4師為基礎(以及守備第3師一個團)組建武警北京市第2總隊(1999年再與北京市第1總隊合編為新的武警北京市總隊)。1992年,守備第3師撤銷。1997年6月,步兵第193師587團3連被中央jun委授予“基層建設模範連”榮譽稱號。1998年後,步兵第207師改編為摩步旅。第28集團軍被撤銷後,所屬坦克第7師改編為裝甲第7旅後改歸第65集團軍建制。現任軍長馮兆舉,政委杜恆巖。
曾在1985-1992年任第二炮兵司令員的李旭閣出自該軍194師。
該集團軍所屬的榮譽單位有:
紅一師----步兵第193師;
基層建設模範連——步兵第193師裝甲團裝甲步兵營第3連;
65軍是解放戰爭後期組建的華北軍區第8縱隊。193師的前身是1930年1月組成的紅6軍,後改為紅3軍。1932年12月軍部撤銷,1933年6月第7、第9師合編為紅1軍團1師。成立後,作為主力參加了中央紅軍歷次重大戰役行動。1937年8月改編為八路軍115師獨立團,11月擴編為八路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