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4章 鄭成功的決斷,刺明,拉丁海十三郎,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準來到楊天生的面前,打量對方一眼,緩緩的問道:“鄭芝龍為什麼派人監視你?”

楊天生有氣無力的說道:“顏思齊……已經死了。”

張準微微有些愕然,沉吟片刻以後,才深沉的說道:“顏思齊死了,和你,和鄭芝龍,有什麼關係?”

楊天生苦笑著說道:“顏思齊已經死了十三年了。”

張準微微一驚,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顏思齊居然死了十三年?

這的確是一條令人震驚的訊息。一直以來,張準都以為,顏思齊還活著,是和鄭芝龍、楊天生平起平坐的人物,沒想到,這個人,居然死了十三年了。但是,既然這個人死了十三年,外界卻不知道,顯然是被有心人給隱瞞了。那麼,他們為什麼要隱瞞顏思齊的死訊呢?這裡面難道有什麼黑幕不成?

對於顏思齊,張準的瞭解,其實真的很少。海盜頭子,基本上只知道鄭芝龍。而知道鄭芝龍的原因,還是因為鄭成功的原因。失敗乃是成功之母,想要不被人熟悉都不行。

【作者注:有熱心的讀者指出,鄭成功這時候還不叫鄭成功,應該是叫鄭森。鄭成功的名字是南明皇帝賜予的。翻查資料以後,發現的確是我錯了。不過,鄭成功這個名字要比鄭森更加的耳熟能詳,我們還是叫他鄭成功吧。再說,張準這麼一搞,南明皇帝基本不存在了,鄭森被賜名的可能性不大了。】

“隱瞞顏思齊的死訊,是有原因的……”

楊天生微微嘆息著,慢慢的講述了一段悠久的往事。

顏思齊是個傳奇人物,他的崛起充滿傳奇,他的死也充滿傳奇。顏思齊最大的功勞,不是發展海上貿易,而是開發臺灣。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顏思齊率船隊到達東番島(即臺灣島),在笨港(今北港)靠岸。思齊見島上地肥水美,大片荒野未闢,決意在此開疆拓土,幹一番事業。乃率聚伐木闢土,構築寮寨,建立了多處的定居點。

是時,土番以為外敵侵犯,聚族攻擊。思齊遺人加以安撫,商定疆界,互不侵擾。在笨港東南岸的平野(今新港),思齊規劃建築了井字型營寨,中間為大高臺,使之成為組織指揮墾荒的中樞。與此同時,派楊天生率船隊赴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後計三千餘眾。

顏思齊將墾民分成十寨,發給銀兩和耕牛、農具等,開始了臺灣最早的大規模拓墾活動。墾荒需要資金投入,顏思齊挑選了一批有航海經驗的漳、泉人士,以原有的十三艘大船,利用海上交通之便,開展和大陸的海上貿易。同時組織海上捕魚和島上捕獵,發展山海經濟,以解決移民生產和生活的物質需要。

因為在開發臺灣上的巨大貢獻,顏思齊獲得了“開臺王”的尊稱。在當時,楊天生、鄭芝龍、陳衷紀等人,都是給顏思齊打工的,他們誰也不敢稱老大,因為只有顏思齊是真正的老大。直到顏思齊死了以後,鄭芝龍才逐漸的嶄露頭角。

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九月,思齊和部眾到諸羅山捕獵,豪飲暴食,不幸染傷寒病。數日後競一病不起,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七歲。臨終,他召眾人告之:“不佞與公等共事二載,本期建立功業,揚中國聲名。今壯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繼起。”顏思齊故後,眾推鄭芝龍為盟主,繼續拓墾大業。

張準好奇的問道:“你們為什麼秘不發喪?”

楊天生嘆息著說道:“是顏思齊不讓我們發喪的。”

他解釋說,顏思齊當時已經察覺到,荷蘭人有佔據東番島的野心,只是顧忌他的存在,才不敢過分的侵略。要是他死了,荷蘭人肯定會大舉入侵的。為此,他臨死的時候,要求手下秘不發喪,還找人冒充自己。其目的,都是為了讓荷蘭人不敢放肆。

顏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相父安心養老,和約阿斗去籤

大王你聽我說

南齊小王爺

山河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