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6章 剿賊,剿賊,剿的到底是哪個賊?,刺明,拉丁海十三郎,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746章 剿賊,剿賊,剿的到底是哪個賊?

張準在大都督府忙碌的時候,有一個人,同樣在忙碌不停。這個人,就是備受崇禎重視的楊嗣昌。接替盧象升擔任五省總理的他,最近將自己的行轅,搬到了保定府裡面,引起了不少有心人的關注。

按照古老風俗,四月初五是清明節,是一個上墳的節日。保定家家戶戶,天色不明就焚燒冥鏹、紙錢和紙剪的寒衣。城內城外,這兒那兒,不時發出來悲哀哭聲。韃子第三次入寇,著實是殺了不少人,保定府周圍,有不少人遇難。加上前兩次入寇死了親人的,就更加的多了。特別是那些躲入城中的難民,清明節日,也不能回家拜祭祖先,悲從中來,更是放聲大哭。一時間,城內哭聲震天。

但是總督行轅附近,前後左右的街巷非常肅靜。自從楊嗣昌到了保定,這一帶就佈滿崗哨,不許閒人逗留,也不許有叫賣聲音。今天因為要召開軍事會議,更加戒備森嚴,實行靜街,斷絕行人往來。那些靠近行轅的居民,要出城掃墓的只好走後門悄悄出去。想在家中哭奠的,也不敢放聲大哭。

轅門外,官兵如林,明盔亮甲,刀槍劍戟在平明的薄霧中閃著寒光。一對五六丈高的大旗杆上懸掛著兩面杏黃大旗,左邊的繡著“鹽梅上將”,右邊的繡著“三軍督司”,這都是在一天一夜的時間中由裁縫們趕製成的。

另外,轅門外還豎立著兩行旗,每行五面,相對成偶,杆高一丈三尺,旗方七尺,一律是火焰形杏黃旗邊,而旗心是按照五方顏色。每一面旗中心繡一隻飛虎,按照所謂五行相生的道理規定顏色。例如代表東方的旗幟是青色,而中間的飛虎則繡為紅色,代表南方的則是紅旗黃飛虎,如此類推。這十面旗幟名叫飛虎旗,是總督行轅的門旗。

這一條街道已經斷絕百姓通行,連文武官員的馬匹,也都得離轅門左右十丈以外的地方停下,然後步行過來。這樣做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增加總督大人的威嚴而已。明朝的高階文官,都特別喜歡這樣的做派,否則,很難震住那些驕兵悍將。

“咚!”

“咚!”

“咚!”

三聲炮響,轅門大開。

從轅門到大堂,是深深的兩進大院,中間一道二門。二門外站著八個衛士。從二門裡到大堂階下,寬闊的石鋪雨路兩旁也站著兩行侍衛。兩進院子裡插著許多面顏色不同、形式各別的軍旗,按照五行方位和二十八宿的神話繡著彩色圖案。

二門外石階下,緊靠著左邊的一尊石獅子旁樹了一面巨大的、用墨綠貢緞製成的中軍坐纛,鑲著白綾火焰形的邊。旗杆上杏黃纓子有五尺長,上有纓頭,滿綴珠絡為飾。纓頭上露出銀槍。大纛的中心用紅色繡出太極圖,八卦圍繞,外邊是鬥、牛、房、心等等星宿。

大堂名叫白虎堂,臺階下豎兩面七尺長的豹尾旗,旗杆頭是一把利刃。這是軍機重地的標誌。門外豎了這種旗子,大小官員非有主將號令不許擅自人內,違者拿辦。要是遇到那些嚴肅的主帥,當場拿下,當場斬首,當場呈上首級,是完全有可能的。袁崇煥就這樣斬過一個遊擊將軍。斬了就斬了,別人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在明朝末年,主帥威令不行,軍律廢弛,成了普遍情形。所以楊嗣昌今天開始升帳理事就竭力矯正舊日積弊,預先指示僚屬們認真做了一番佈置,以顯示總督輔臣的威重,使被召見的文官武將們感覺到這氣象,和盧象升在任時大不相同,知所畏懼。

第一次鳴炮後,文武大員陸續進人轅門,在二門外肅立等候。第二次炮響之後,二門內奏起軍樂。楊嗣昌身穿二品文官仙鶴補服,腰繫玉帶,頭戴烏紗帽,在一大群官員的簇擁中從屏風後緩步走出。他在正中間圍有紅緞錦幛的楠木公案後邊坐下,兩個年輕而儀表堂堂的執事官,捧著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年軍國

行者雷昂

庶女天下之妃同凡響

雲淺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