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46章 松江府要重點發展 (1),刺明,拉丁海十三郎,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江織造局的管事,當然是由虎賁軍的老臣子擔任了。這麼重要的位置,掌握在別人的手裡,張準當然不放心。這個地方,在日後,算得上是虎賁帝國的經濟發動機,馬虎不得。張準經過慎重的思考,終於決定了合適的人選。這個人,就是劉廣新。
說起來,劉廣新絕對算上是虎賁軍的老人了。他的資歷,也就是比劉航、王銘宇、侯山平等人稍微差一點。此前,劉廣新擔任的一系列官職,都讓張準十分滿意。於是,一紙調令,就將劉廣新從青州府知府調到了松江織造局管事的位置上。
“大人,這是屬下整理出來的一些資料。”
在松江織造局的衙門內,張準專心的聽劉廣新彙報。
到目前為止,松江府轄下各縣,總共有手工工場三千四百多所。僱工人數最多的,有八百六十多人。僱工人數最少的,也有十人。要是不夠十人的,那就不計算在內了。那些,不能稱為手工場,只能說是家庭小作坊。
每天,整個松江府,至少出產十萬匹以上的棉布,還有其他的絹帛綢緞之類的。每天,運載棉布和其他織品的船隻,從松江府的各個碼頭,沿著運河一船一船的北上或者南下。每天,從其他地區運到松江府的棉花,至少有好幾艘的大船。
其實,現在的松江府,還不是最繁榮的時候。由於戰亂的影響,沒有足夠的棉花供應,生產出來的布紗,生產出來的布紗,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一些實力比較差的手工場,就不得不倒閉了。隨著局勢的穩定,供應和銷售情況的逐漸正常,手工場的數量,還在進一步的增加。最樂觀的估計,到明年年底,應該會超過四千家。
“數量太少了。”
“還不夠。”
張準緩緩的說道。
“大人?”
劉廣新有點疑惑的說道。
這麼大的布紗產量,難道還不夠嗎?
初次擔任製造局管事的劉廣新,剛剛到來松江府的時候,可是被松江府的棉紡織業規模,活生生的嚇了一跳的。他的確是萬萬沒想到,在大明國,還有一個地方,和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樣。這裡的百姓,基本不種田種地,只知道閉門紡紗,可是他們的生活,卻要比其他地區百姓,要殷實得多。
可憐朝廷放著這樣一個金元寶區域,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利用。明國朝廷,曾經有一段時間,在蘇州設定了蘇州製造,專門為宮廷採取各種各樣的紡織品。蘇州製造的正職,一般都是大都督遙領,實際掌權的,則是宮裡派出來採辦的太監。
從性質上來說,這個蘇州製造,純粹是為皇帝的私人利益服務的,是皇帝的小金庫。顯然,明國的高層文官,是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輕易得逞的。因此,他們屢屢聯合起來,抵制蘇州製造的各種行為。由於文官勢力的強大,皇帝也經常不得不讓步。既然蘇州製造不能公開,背後的操作,也就一塌糊塗了。
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在蘇州和松江府,那些手工場場主,都是富得流油的傢伙,隨便每個人身上拔根毛下來,都是白花花的銀子。然而,荒誕的事情,就在這裡——他們是免稅的——朝廷都要滅亡了,他們還享受著免稅的政策。
虎賁軍來了以後,按照規定,徵收15%的商業稅。每個月,光是松江府一地的商業稅,就有二十萬兩銀子。一年下來,就是兩百多萬兩。幾乎頂得上是大明國庫半年的收入了。要是朝廷也按照虎賁軍這樣操作,肯定可以在相當的程度上緩解財政危機啊!
“老劉啊!你的眼光,要放得長遠一點,”
張準語重心長的說道。
劉廣新有點疑惑的問道:“還請大人明示。”
張準指著牆壁上的世界地圖,意味深長的說道:“不光是我們自己國內,還要考慮到全世界。我們的商船隊,目前最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