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1章 造船!開始!,刺明,拉丁海十三郎,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否則桅杆的強度要受影響。要不然,軟帆和它相比也就沒有任何優勢。

而西方船隻的軟帆因為帆面的綜合效率低,不得不把桅杆建得非常高,而桅杆過高就又帶來了桅杆的強度問題。為了增加桅杆的強度,又必須在桅杆上綁上眾多的繩索,來增強桅杆的強度。這樣的話,帆面就無法像中國式的硬帆一樣圍繞桅杆轉動,有一部分的風他就無法利用上,就是利用上了,也由於它是軟質船帆的原因,利用效率極其低下。

所以說軟帆效率最高的時候就是順風的時候,這個時候單位面積內它的效率和硬帆相比不相上下,但是軟帆由於重量輕的原因,它的面積可以做得很大很大(有的高達6000平米以上),所以在順風的時候可以獲得的推力遠超硬帆,也可以驅動更大型的船隻。而即使考慮航行中遇到逆風的情況,歷史上西洋帆船也最終以用帆的總面積戰勝了中國帆船的單位面積效率,速度也因此具有明顯的優勢,極限速度更是如此。

當然到了現代,除了為了旅遊而建造的那些帆船以外,為了節省能源而在貨輪上使用的風帆已經全部都是硬帆的天下了,不過現代的硬帆都是採用鋁合金材料製作成的,完全電腦控制的硬帆。看來古代聰明的中國人,及早的發現了軟帆的缺點,而摒棄軟帆船鐘情於效率高的硬帆,這些大大超前的意識,卻由於當時科技技術的落後,而沒能形成事實上的優勢……

不過,歷史上西洋帆船在綜合效能上超越中國帆船,是在西洋人引進了阿拉伯三角帆,並用衍帆解決了橫帆在側風下的效率很低的問題之後。在中國的南洋地區,經常出現原裝的阿拉伯帆船,所以,薛知蝶對阿拉伯帆船,知之甚詳。否則,以張準掌握的那點帆船知識,根本不足以對帆船進行大幅度的改進。

最終的結論是:

繼續使用硬帆,同時在桅杆的頂端,增加輔助用的三角帆。

第三個,是要不要引入水密艙的問題。

中國帆船還有個問題就是炮位和防禦力的問題,不過這兩個問題的都是一個原因造成的,那就是領先世界近千年的隔水倉設計。因為如果整個船沒有隔水倉的話,那隻需要一個口子就能把貨物吊入倉裡,再透過移動貨物的位置,把倉位裝滿就行了。但是如果有隔水倉,就需要在每個倉都開口才能把整條船裝滿,於是甲板上就會有好幾個口子,而且每層都是,於是就會損失相當多的炮位。

由於有隔艙的隔板來支撐結構,所以中國帆船建造的時候要麼不使用肋材,要麼使用的很少,而西洋帆船由於沒有隔艙來支撐結構,所以大量使用肋材,尤其是軍艦,幾乎一根連著一根,這些肋材提供了很好的防禦效果,所以,在大航海時代的海戰中軍艦被擊沉的的比率是非常小的,多數都是俘獲。而中國帆船由於比較少使用肋材,所以相對容易被打穿,炮彈造成的傷害會遠大於西洋帆船。

時代發展到十七世紀,海戰中火炮造成的傷害,已經越來越大。大型的海戰,更是火炮持續不斷,炮彈橫飛。因此,戰船總是越堅固越好。張準決定,要在中國帆船上重新使用肋材,阿拉伯帆船正是最好的借鑑物件。至於水密艙,這個就無法兼顧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