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慌亂,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山水地勢的阻擋,直接成為兵家要地,交通樞紐。
而司馬昭從上黨北上便是姜維所一直擔心的事,其山道長達千里,如果不能保守住糧道,姜維所部勢必會因糧草不足受到侷限,需要先就地徵集糧草,才能率軍南下。
可以說司馬懿臨時想出的計策都是為了儘可能拖延姜維的用兵時間,為他想出擊敗姜維的方法爭取時間。
精通兵略的王基也明白了司馬懿的意思,說道:“太傅之策甚好,但姜維兵力當有數萬,又收集匈奴、降兵之眾,至少可至五、六萬大軍,其來勢洶洶,有滅我之意,恐衛將軍難擋也!”
司馬懿停下腳步,沉聲說道:“實如伯輿所言,故當下有兩種之策,其一,分軍中精銳北上,姜維恃兵莽進,轉行數千裡,將士必然疲倦,可一戰得勝;其二,率大軍先潰劉禪,劉禪兵敗,我軍舉兵北上,必可大破姜維,亦有機會收復幷州半壁。”
眾人聽著司馬懿的計策皆臉色凝重,不論哪一種方法當下魏軍都不容易做到。
如分軍中精銳北上,河內戰場怎麼辦。劉禪如果察覺,必率大軍強攻;亦或是擊敗劉禪,如果真能簡單做到,眼下又怎會被處在兩難境地當中。
司馬懿負手背腰,遙望黃昏的夕陽,心中隱約有了主意。
……
在常山郡,實如姜維所言,空虛的河北諸郡又有何可畏懼。
他麾下五萬軍士從井陘出關後,兵至真定城下。城中的常山太守田汾當即嚇尿,他沒搞到懂遠在太原、河內的漢兵怎麼會出現在他的眼前。
他望著看不到邊際的漢軍也沒多想,這麼多的人馬出現在城下,當下就只有一種可能性了,漢軍已經佔據了幷州。田汾也很痛快,當即命長史出城,向姜維投降。
當下的情況是城池歸降了,但部下產生的軍紀問題,讓姜維屬實頭大了。
“衛將軍,代國將校有強奪他人財物,縱兵劫掠之舉,其乃代王外侄劉奉,不知當如何處置?”主簿李旦稟告說道:“將軍代國將士乃胡人之眾,少有紀律,宜當處罰。但劉奉乃代王外侄,處罰還需慎之又慎,不可失其心也。”
“欽宗之意是?”姜維問道。
李旦字欽宗,廣漢郪縣人。其父乃李朝,老劉時期的益州刺史從事,李氏三龍之一。李旦為人頗有才幹,以孝廉入仕,從軍多年,執掌軍中法規。
李旦沉吟少許,說道:“啟稟衛將軍,劉奉身份特殊,不如將其遣返回國,交由代王處置。”
姜維看向王嗣問道:“承宗以為如何?”
“回衛將軍,嗣以為軍令如山,衛將軍早有言違軍紀者,應當嚴懲,今怎能反覆。且當下我軍兵入河北,宜乃收服河北士民之心,藉助此事可達此願,望將軍不以小害,而棄大義。”王嗣拱手答道。
姜維思量半晌,拍桉說道:“既如承宗所言,將劉奉及觸犯軍紀之人推至城門處決,讓常山百姓盡知此事。有勞承宗在此事後,安撫南匈奴部眾,不使其為亂”
“諾!”
頓了頓,姜維補充說道:“將我軍繳獲錢財盡數賞下,若有不足,讓田汾想辦法。”
處罰歸處罰,賞賜還是要賞賜,姜維還是分得清楚。特別是南匈奴人,處罰了劉奉,若是不賜下錢財安定他們的軍心,說不準會有什麼變故發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