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章 謠言,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間滴答滴答地走,從正月轉眼便到三月早春時節。

春風拂過之時,長安的市井間,商販們在市內擺設物品,吆喝著長安城內的達官貴人前來光顧,來自天南地北的商品,彙集在長安城內。巷道內,王侯大卿家家戶戶也趁著春季之時,或外出踏青,或赴宴聚會,呼朋引伴,以沐春風。

原本凋敝的長安城,在大漢遷都之後,恢復了鼎盛時期的幾分樣貌。其中因遷都收益最大應當就屬本地的那些百姓,而受居京不易的便是普通官吏之家。

受大量人口遷入長安的緣故,且那些人多為大漢的官宦階級,這也導致了無論是城內的人力需求,還是生活物資都在大量提高,當地百姓也趁機謀利,忙時田間務農,閒時入城幫工。

因此在春耕之季,入城幫工的百姓少了些許,人力價格上漲厲害。來自蜀中的普通官宦之家,幾乎都在吐槽人力價格上漲的厲害,又在感嘆最近糧價上漲。

接著,他們不由懷念在成都的日子,每逢農忙之時,來自山內的羌人、戈人便會出山,進入蜀中做傭工,以來賺取錢糧穀物。那時候的人力與往日農閒之時,並無多少區別。當下長安城內,其人力價格乃是往日的數倍,真就居京不易。

“今槐市復建,市肆有秩,無人犯紀,商賈接踵而至,實乃王叔功績。”太子劉璿與京兆尹甘陵王劉永對坐,讚揚說道。

劉永望著高樓下熙熙攘攘的場景,輕飄飄地說道:“大漢遷都之後,長安人口滋生,若無我出資重修槐市,百姓亦會自聚成市,某不過是順風推舟而已。至於執行律法一事,普通官吏確實難以為之。”

劉永以王爵仕官,早年為人頗是自勉,但隨著受人吹捧多年,而且又有政績,早已不復當初的謙虛,現如今頗有些自傲。

不過劉永也有資格自傲,在顏斐去世後,楊戲繼任京兆尹,雖幫助朝廷完成了遷都的任務,但也遺留下一些爛攤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難以制止權貴子弟不法行為。

而在劉永上位後,首要之事便是重拳出擊,但凡有權貴子弟違法亂紀,按律法處罰,毫不留情,鐵面無私。若有人試圖走後門求情,非好友者,全部上報朝廷,加以懲處。

前些日,劉永巡視長安城,發現廖化二兒子廖徳在街道上,與人發生口角,又有惡犬逞兇,差點引發械鬥。劉永當場訓斥廖徳,讓人把惡犬給殺了,當場讓人煮了,分羹與在場眾人。

這件事被御史臺以劉永私毀他人錢財的罪名,彈劾到劉禪手上。劉禪則是按律對劉永罰俸二年,以為懲處,並賠錢給廖德。對於罰俸,劉永毫無感覺,他的爵位乃是王爵,京兆尹的俸祿,他還真看不上。

受鞭刑的廖德與其他權貴子弟一樣躲著劉永,不敢惹事,生怕被劉永盯上。畢竟劉永可與其他的官吏不同,他可是大漢國內背景最硬的二代,其只要不犯謀反之罪,便沒有人敢動他分毫。

在太子口中復建起來的槐市就是劉永自己掏錢新建,他的所舉應該是達到了後世某些專家口中的‘付錢上班’之意。

在兩漢之時,集市的修建是由官方政府以及相關人員出資建立,其中的相關人員有包括當地百姓集資,或是由政府官吏個人出資。

劉璿舉著酒樽,與劉永對飲幾口,閒談朝廷之事,又敘舊親情。劉璿對這個王叔,還是頗為親近,言語間倒也沒有生疏。

酒意微酣之時,劉璿有意識地止住了,說道:“王叔不可再飲,侄晚間還要入宮拜見父皇。”

劉永微紅的臉,說道:“不知太子,可否替孤送幾名歌姬入宮,以悅陛下。”

劉璿皺起眉頭,說道:“王叔,恐不合禮法也!璿為太子,若送歌姬與父皇,恐有色悅父皇之意……”

如果劉璿真替劉永送女人給劉禪,他親手搭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