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結局,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春去秋來,延熙十四年的**,漸漸被人淡忘。除了少數人記著鍾會用他的性命,鞏固了劉琥的太子之位,便只剩下史書有記載。

十四年一過,延熙十五年,大漢朝廷也有了動作,黃崇、文鴦率軍北上漠南,設立漠南都護府。

韓州都督陸抗平定遼東蠻夷發動的叛亂,斬俘過萬。又在朝廷的詔書下,發水軍三千抵達東瀛,幫助倭奴國阻止大和國統一,並在上面設恭順港,歸真番巡檢司管轄,納入韓州的軍政體系當中。

延熙十六年,開鑿的大運河江淮段疏通了,邗溝、汴渠二河貫通,長安舟船可從渭河抵達黃河,又順黃河到酸棗南下汴水,過淮水,下邗溝,至建業。

延熙十七年,江東的丹陽水河段疏通了,丹陽水、邗溝、汴渠三河貫通,三水合一,更名為江淮大運河。長安的詔書緊急之下,不超十日,便可抵達餘杭。

延熙十八年,劉禪採納杜預的建議,以患病為名,招代王劉豹入京,扣留三月方才讓其返回代國。而代王劉豹一回代國,便遭遇治下貴族發動叛亂,死在兵亂當中。

黃崇出兵平叛,劉禪將代國劃分為二國,並冊立劉豹的二個兒子為王,派遣國相入駐,管轄國內政事。代國逐漸衰弱,與幷州融合。

延熙十九年,劉禪身患重病,在夏侯徽的悉心照顧下康復。劉禪猶豫再三,最終冊封其為皇后,滿足夏侯徽多年的心願,也讓劉琥從庶子成為嫡子,名正言順成為儲君。

延熙二十年,劉禪南遊成都,太子劉琥陪駕。

劉琥聽著侍從的傳話,走到劉禪跟前,說道:“父皇,長安有書信傳來,言霍枝侯病故了。”

正在花園內曬太陽的劉禪,微睜開眼,嘆了口氣,說道:“紹先也走了啊!”

說著,劉禪又閉上了眼,說道:“朕幼年之時,紹先在朕左右,習讀詩書;朕為太子之時,紹先為朕謁者,出入前後;即位之後,其又為侍郎,後領軍從徵。如今想來也有四十餘年了,舊人已逝矣!”

閉目間,劉禪的腦海中不斷浮現著那些人的影子。二十年下來,除了姜維仍活在世上之外,開國功臣大多病故了。劉禪也愈發追憶那些往事,時常懷念舊人。

“傳來下去,讓枝侯陪葬於朕陵墓左右,樹碑文以銘其功。”劉禪吩咐說道。

“諾!”

劉琥看著佈滿皺紋的父親,心有疑問,卻又不知怎麼說。

閉著眼的劉禪,似乎察覺了劉琥的心聲,問道:“太子若有疑惑,宜當速問。朕身衰力竭,不知何日將亡。”

遲疑半響,劉琥問道:“父皇以為大漢可傳萬世否?”

劉禪笑了笑,睜開了眼睛,說道:“朕非始皇帝,不可奢求萬世。若傳承三百載,朕便足矣。”

“前漢二百一十年,後漢一百九十五年,我大漢如何能及三百年?”劉琥又問道。

劉禪用那看透世事的目光看向劉琥,淡淡說道:“兩漢興亡在於人口滋生,豪強佔田,流民遍地。黎民不得已起兵造反,最終國祚衰微,群雄割據。其中又可以兩漢為鑑,二者皆亡於財政枯竭。財政枯竭,則亂國家根基。”

“故而當如商鞅所言,國富而貧治,曰重富,重富者強;國貧而富治,曰重貧,重貧者弱。”

來自後世又執掌過大一統帝國的劉禪,對那些王朝的滅亡有了深入的感悟。歷史上那些王朝的滅亡,看似由各種原因疊加造成,如東漢的外戚宦官,唐朝的藩鎮割據,明朝計程車大夫。

這些王朝的壽命早就由他的財政收入決定,英明的君主可以保證財政稅收,延長帝國的國祚。

如東漢鹽鐵私營,僅有土地收入,其根本無力支撐龐大的帝國支出,後世之君或是賢能大臣,又沒有開闢新的財政收入,其滅亡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