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捕奴(番外),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諸葛瞻微微挑眉,問道:“東夷多否?”

諸葛瞻經歷了地方及尚書檯的歷練,較前世具體更多治理經驗,他看出了捕奴令的侷限,若人口不多是無法支撐得起長久的奴隸貿易體系。

杜預伸出手指,比畫說道:“三韓往昔之時大者萬餘戶,小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間,地合方四千餘里,民有百萬之數。今三韓五郡民眾不過二十萬餘萬,安能不足?”

“且東方海島之上,有倭奴、大和、狗奴等國,此地百姓短小,髡頭,好文身,卻不善鬥。陛下言若三韓不足,可往此地捕奴,足以富韓州。君在位期間,可借捕奴之風,教化當地百姓,開墾田畝,發展水利,飼養牛馬,以富百姓。”

劉禪頒發捕奴令,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加快漢化三韓的腳步,借大族東風,發展當地的畜牧業、農業。而不是讓地方官只顧短期利益,不考慮長期利益。

當然三韓經驗不能借鑑到他地,相較於交州蠻、北方胡人、南蠻,三韓東夷和倭人還是比較好欺負,大漢軍隊便於鎮壓。若是對北方遊牧民族搞捕奴令,純粹是為了逼反他們,邊境難以安寧。

諸葛瞻捋著短鬚,說道:“元凱之意,瞻亦知也。某治政期間,當招募山間百姓下山,免於捕奴之患,引水開渠,教化風俗,授予詩書,行漢書,言雅語。”

杜預鼓掌喝彩,說道:“思遠才思敏捷,真番大治,有賴於君也!”

“不敢!”

兩人正事又交談了半晌,杜預問道:“思遠從長安而來,不知當下長安如何?”

諸葛瞻沉吟少許,說道:“長安政局安寧,只是又有開國老臣去世。去年陛下五旬慶生,關僕射以為舊宮狹窄,難顯大漢威儀,以為可重建長安城,興修宮殿,陛下準其奏。”

“宴上群臣請陛下封祭泰山,陛下準其言。欲在今年冬臨幸泰山,封祭天地,並在泰山之上增祭文武廟,供奉歷代名將文臣。不過陛下身體仍是健壯,未見疲態。”

杜預感慨一聲,說道:“我赴韓州之時,陛下身體健壯。居邊十年,今當還朝,陛下年事已高,而我也年近四旬了。”

“今費司徒病重,有諸多老臣逝去,杜君回國,陛下當有重用。”諸葛瞻說道。

杜預點了點頭,問道:“太子如何?”

諸葛瞻斟酌一二,說道:“太子居位已有二十餘年,品德達人,精通政法,今參國事,多有建功。待陛下百年之後,太子當為賢君。”

杜預捋著短鬚,擔憂說道:“若我沒記錯,太子與某年歲相仿。某曾聞太子近年以來,身體日漸不爽……。”

杜預言語隱晦,但卻可以聽出他對太子身體的擔憂。相比於當今陛下的身體,太子的身體有些脆弱。

“慎言!”

諸葛瞻阻止了杜預發表的言語,讓他謹慎言行。

“嗯!”

杜預也意識到自己的言語不妥,停止了話題,與諸葛瞻又閒聊起自己在三韓的趣事,同時也問候諸葛喬的身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