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一章 質變,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旋地轉,腦袋嗡嗡直響。他沒想到自己居然要到數千裡之外的蠻夷之地擔任太守,他的腦海中不斷冒出關於南中的認知,什麼瘴氣、毒蛇、鳥蟲、蠻夷等一系列的形容詞充斥著他的腦海。

一時間,王浚心中五味雜陳,自己投了啥漢呀!不僅沒有升官,反而被貶去鳥不拉屎的蠻夷當太守。此等太守之名,還不如自己出仕剛擔任的河東從事來得滋潤自在呢!

“府君可是安好?”侍者見王浚久久不答,臉色古怪,問道。

王浚回過神來,拱手說道:“多謝郎君,不知郎君如何稱呼?”

“在下,陳袛,陳奉宗,現任尚書郎。特為王君任興古太守賀!”

“見過陳尚書,恐浚再無見君之日也。”王浚苦笑說道。

陳袛露出淺淺的微笑,說道:“興古郡雖是少谷,但多有畜牧,亦有桄榔木可以做面,以牛酥酪為食。其境有紅水之道,東連交趾郡,舟舸往來,絡繹不絕。此地並非荒涼之所,府君亦有大展宏圖之機。”

聽著陳袛這麼說,王浚的心裡頗為好受,說道:“謝君指點,浚若能再見陳君,必答謝陳君也!”

陳袛又湊到王浚的耳旁,低聲說道:“今我大漢遷都長安,益州疆土過大,將要裁撤,其間南中欲單為一州。王君前往興古郡,身負之任,恐是不輕,當簡在帝心也!”

此番言語,戳到了王浚內心深處,浮上喜色,說道:“多謝陳君。若無陳君,浚恐不知也!”

“不敢!”

王浚辭別陳袛之後,走路的腳步都輕盈些許,可見王浚他的心情如何。

陳袛看著王浚的背影頗有深意的笑了笑,又轉身入內,覲見劉禪。

靜心瀏覽手握書卷的劉禪,澹澹問道:“王浚可有異議?”

“啟稟陛下,王浚略有失落,但仍感陛下待其之器重。”陳袛應道。

“嗯!”劉禪微微頷首,說道:“奉宗所為不錯。”

陳袛遲疑半晌,問道:“王浚確有大才,其又乃歸降之人,陛下不拔反抑是為何故?畢竟李輔之徒,尚能受大賞。”

劉禪放下書卷,笑道:“王浚之才,朕豈能不知。只是王浚為人好名重利,不可專任大事,還需磨礪一二,再以重用。今若是提拔大用,反而會使其驕縱。”

當然讓王浚前往南中的原因不只這一個,還有關於南中的治理問題。在大漢遷都之後,益州大機率會拆分成三州,南中單獨拎出來設州是沒有問題的,這也意味著大漢對南中的管轄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在這一階段劉禪的目標也很清晰,大漢儘可能的深入掌握南中,大治南中。要完成這一目標,自然需要能臣去做。而王浚具有文武之才,讓他去治理南中也是可以勝任,剛好也能磨磨他的性格。

“陛下英明!”

陳袛望著桉後的陛下,心中暗思不知陛下以為我乃何人,將又會如何御我。

“陛下,廖侍中考究歸漢士人,其以為才學出眾者不過此二人?”陳袛把廖立舉薦的名單遞了上去,說道。

“山濤、石鑑?”劉禪看著名單,說道:“此二人才學如何?”

“廖侍中以為山濤實乃大才,不僅精通文政,還知曉軍略。至於石鑑,廖侍中以為其略遜山濤,其對軍略並無可擅長之處。”陳袛答道。

最近投降大漢的文人太多了,劉禪便讓廖立篩選才學過人計程車子,有出眾者再推薦給劉禪。廖立雖品德不太靠譜,但當個hr還是綽綽有餘的。

“陛下可要接見?”

劉禪頗是疲倦,揮了揮手,說道:“今日便不接見,後日回軍途中,讓二人覲見。”

“諾!”

姜維從界休撤軍後,劉禪見戰事逐漸平息,也起了撤軍長安的念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