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章 功臣表,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一樣,他是李世民在位期間,其治下的臣子的貢獻表,與開國雖有關係,但關係不大。要不然魏徵也不會排到凌煙閣第四名了。

頓了頓,劉禪將交州都督爨谷發來的表文,放到馬忠面前,說:“自卿離任交州,交州蠻夷多有不從。爨谷又有報文上奏,言交州九真、日南二郡有蠻夷起事,廣州亦有蠻夷動盪,卿久任交州,不知有何策可教朕?”

馬忠看著表文,沉吟少許,說道:“啟稟陛下,交州蠻夷反叛在於州郡長官貪圖賦稅。交州之蠻,雖居水土之沃,四季無雪,但不善農耕,蠻夷流離四方,其裸身赤足,善於奔走,兇悍好鬥,同姓結婚,實乃化外之民,不與中原同,亦不與南中同……”

馬忠為劉禪科普交州蠻夷與南中蠻的不同之處,在劉禪的記憶中兩處都處在熱帶,緯度相近,生活習慣應該差不多,但現實是劉禪對交州蠻的認識有偏差。

相比於南中蠻喜歡遊牧,飼養牲畜的獨特習性。交州蠻詮釋了什麼叫熱帶土著的慵懶,由於他們靠近熱帶,水土肥沃,一年無冬,物產不缺,因此導致了他們不喜歡耕種,四處遊居,生性好鬥的特點。

而且他們還帶有原始部落的特點,因天氣炎熱,裸身赤足,以黑為貴,女尊男卑,同姓也可結婚。大漢進入交州純粹是帶去先進的中原文化,教化當地百姓。

馬忠往昔治理交州,以教化蠻夷為主,禁止地方官吏對蠻夷欺壓,儘可能保證交州的穩定。而在他離開後上任的交州刺史殷禮決定深入治理交州,更改過往法度,從而引起交州蠻的散亂。

“陛下,我大漢治南中近三十載,深入治夷,授民農耕,傳授禮儀,封建蠻部、士族,初有成效,方能設為州郡。當下交州若有大治,或可合併軍政之權,命賢人深治交州。”馬忠說道。

劉禪皺起了眉頭,他透過與馬忠交談,也深刻地認識到交州蠻的特殊性。羌人、氐人他們半遊牧半農耕的生活習慣,大漢控制得也還可以。南中蠻透過三十年來的大漢不留餘力的深入治理,他們也漸漸學會耕種、紡織,過上農耕的生活。

對於大漢這種建立在農耕社會上的國家而言,朝鮮半島上喜歡農耕的韓族人反而是好治理,畢竟他們離不開土地。而交州蠻則是不同,他們不喜歡種田,又無定居,生性好鬥,不利於大漢的治理。

斟酌少許,劉禪問道:“今若省並交州軍政,卿以為誰可任之?”

馬忠捋著鬍鬚,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吳交州都督陶基之子陶璜可出任交州都督。陶璜因其父曾任交州刺史,故對交州瞭解極深,其身懷謀略,兼有文武之才,能得人心,若讓其出鎮交州,交州此次安也!”

劉禪狐疑地看向馬忠,說道:“若朕所記不差,卿深入交州時,其父陶基興師反抗死於卿手,卿怎舉薦陶璜?且陶璜可真有文武之能,較張嶷何如?”

馬忠臉色微正,拱手答道:“古有言外舉不避讎,內舉不避子。今陛下問臣誰可勝任,並非問臣誰是臣之仇寇。至於其能,臣以為陶璜才幹,不下於臣。陛下若欲整治交州,納為大漢疆土,陶璜可助陛下。”

張嶷才幹不如馬忠,但也是良吏。在南中改為寧州上,張嶷功勳卓著,至今仍在南中任職,以刺史之位持節,督寧州軍事。而馬忠把陶璜比作自己,可見其能力如何。

劉禪大笑幾聲,讚揚說道:“馬卿人如其名,忠於王室,德信達人。今陶璜所任官?”

“其現任廣州南海郡太守。”傅玄答道。

劉禪相信馬忠的舉薦,吩咐說道:“善!即日起,命陶璜出任交州刺史,假節,督交州軍事,節制交州都督爨谷。刺史殷禮入朝任光祿大夫。”

“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