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三章 訪賢,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駕~”
御者抖動著韁繩,驅使駿馬前馳於官道上,周圍數百漢軍羽林騎四散在車駕附近,以為警戒。
田野間勞作的百姓不敢多瞧貴人的車駕,看了兩眼就忙於農事。倒是未婚少女還在田間偷瞄著漢軍羽林騎,好似討論他們的魁梧俊秀。
劉禪站在車上,單手扶著腰前的木欄,望著田隴間往來勞作的百姓,不禁點了點頭,誇讚說道:“顏卿之能,果然名不虛傳。兩軍兵戈之後不久,居然能使百姓恍如無戰事般于田間勞作,不廢農時,實乃良吏也!”
漢代之時,‘官’‘吏’二詞是互通的。並不像唐宋之後,官吏界線清晰。
何為?吏者,治人者也。官者,以冖覆眾,治眾者也。
是故對於郡守、縣長這種牧民官,稱其為良吏,是為誇讚之語。並且漢代之時,有非常多的高階官吏是從底層治理升任上去。
這一切的改變在於魏晉時期推行的九品官人法,下品無高門,上品無賤族。從而導致官要高於精通某種技術的吏的行政級別,再到後面吏成了一種賤業。
作為陪駕的魯芝,捋著鬍鬚,說道:“顏公之名,於京兆百姓而言,有再造之恩。陛下不奪其官職,反而委以重任。又升京兆郡為京兆尹,故尹內官吏無不歡喜,紛紛往來農家之間,勸百姓歸田。今京兆定,則關中將安也。”
當初劉禪委任降人擔任郡守,又提拔顏斐為京兆尹,可謂是眾人皆驚。要知道京兆尹地位尊崇可比九卿,今讓歸降的人擔任此官職,可謂是大膽至極。
劉禪笑了笑,不以為然地說道:“關中論安民者,無人可出顏卿;於京兆有大功者,無人可過顏卿。是故朕若舍賢才,而用下人,豈不是有違世間常理。況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是而已!”
聞言,魯芝朝著劉禪,拱手誠懇說道:“陛下心胸廣闊,有非常人之君有也。”
劉禪沒有回答,而是看著愈來愈有人煙的四周,吩咐御者說道:“人煙漸多,當以緩行為上,不要著急。”
“諾!”
……
隨著車駕的緩緩前行,終於抵達杜陵縣城內,在杜陵縣長的指引下,車駕停在杜府門前。
杜陵縣長擦著臉上的汗,弓著腰說道:“陛下臨幸我縣,臣有失遠迎,望陛下恕罪。”
劉禪身著便服,揮了揮手說道:“朕不通知你,自當不會怪罪於你。”
說著,劉禪看著大門兩側的門‘閥’‘閱’,隨口問道:“此便乃杜恕之府?”
“正是!”杜陵縣長弓著身子,說道:“臣即刻讓人通知杜恕,讓他出來迎接陛下。”
劉禪走下車駕,緩步走到右側的名為‘閱’的柱子上,只見上方燒錄著京兆杜氏歷代高官的功績以及官曆。大部分是兩漢時期京兆杜氏族人的內容,沒有任何關於杜畿的內容。
顯然杜氏族人為了防止大漢追究杜畿這種逆魏高官,不得已的自保之舉而已。
劉禪嘴角上揚,他對於京兆杜氏甚有好感。不僅是因為杜恕、杜預父子,還有杜如晦、杜甫、杜佑、杜牧這種名傳千古的人物。
京兆杜氏可以追溯到南陽杜氏杜周,後武帝遷以豪族遷於茂陵,遂入關中。而其子杜延年,乃西漢麒麟閣十一位功臣之一,又遷於杜陵,此便是京兆杜氏起源。
作為統治者來說,或許不喜歡這種士族門閥,但又不得不承認,正是這批士族大夫,承擔著民族文化傳承的責任。
千年的京兆杜氏如同太原郭氏般,從漢到唐又到現代。每個人讀史或許厭惡士族的軟弱性,但有可能自己的祖先可能也是屬於宗族的一部分。
畢竟在封建時代由於生產力之類的原因,人類不得不抱團取暖,面對困難更多的是族人間的互幫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