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章 納降,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237年,嘉禾六年,一月。
東吳兵分三路北伐,孫權自領兵十萬走巢湖攻合肥,應和廬江太守文欽舉事;朱然領兵萬人攻襄陽、襄樊,孫韶走東線進攻廣陵、淮陽。
上大將軍陸遜的話,由於中郎將周祗於鄱陽募兵,引起當地百姓反叛,郡民吳遽等人起事反叛,中郎將周祗前去平叛,卻被吳遽斬殺,攻沒諸縣。豫章、廬陵等民眾響應吳遽舉事。
孫權為了不耽擱北伐事宜,留下陸遜領兵征討鄱陽、豫章、廬陵三郡百姓。自己率領大軍爭分奪秒地趕路,試圖進犯曹魏合肥。
至於為何如此著急,原因很簡單。因為根據文欽的書信說,由於韓綜戰死,加上徵東將軍王凌彈劾自己,曹魏將要調整防線,自己恐要調回河北任職。
如今合肥兵不過三千,自己起廬江士卒反正,略施小計便可攻克合肥。如果陛下相信我的話,請速率軍北討合肥。
果不其然,收到這封信,準備二月出兵的孫權等不住了,火急火燎地率軍趕赴合肥。而文欽也領人數十騎前往東吳大軍營寨,求見孫權,以示自己的誠懇之心。
寒風吹拂,旗幟獵獵作響,此時的孫權正在巢湖岸上,翹首以盼文欽到來的身影。
相比於孫權的心平氣和,麾下大將多有不願。全琮抱怨說道:“陛下出營親迎文欽,此禮太過。讓我等迎接即可,此舉恐有傷萬乘之尊。”
孫權手按長劍,目光遠視,說道:“文欽乃逆魏驍將,二千石高官。其歸附之心,日月可鑑,朕若不親迎,恐有傷其心。況且今若能攻克合肥,進取壽春,莫不說出營親接,讓朕為他駕車都行。”
此言一出,東吳將校雖有怨言,但皆不在言語。
屯騎校尉吾粲捋著鬍鬚,獻策說道:“文欽有魏人不值為信,及文欽歸附,助我郡攻克合肥後。陛下可升官進爵,令其遠離六安,出任我中軍將官,免以為亂。”
吾粲字孔休,吳郡烏程人,其出身於寒微,卻能與同郡人陸遜、卜靜等人比肩齊名。能文能武,早年治理地方而著名,後其與呂範、賀齊等人一道率領水軍在洞口抗擊曹休。升遷之後,又與呂岱一起討伐平定山越,於國頗有功績。
孫權瞥了眼吾粲,不滿說道:“文欽舉城歸附,便以惹怒逆魏,其居六安如何能為我軍之亂也。況且此舉將薄北人之心,不可為也。日後逆魏官吏又如何能傾心於大吳,內附為朕所用。故文欽歸附,當效千金骨馬之事,其不負朕,朕必不負他。”
孫權對於透過考驗的歸附北人,甚是信任。當初假裝歸附的隱蕃就是例子,如果隱蕃不是奸細,以他的才能在東吳成為高官不成問題。
就在東吳君臣交談間,西面的地平線上數十騎朝著吳軍賓士而來,領頭之人正是文欽。
文欽平復心情,剋制心中的思緒,抖動韁繩,驅使戰馬壓低速度。
“將軍,吳主在哪?”親衛指了指坡上,說道:“吳主在坡上親迎我等。”
“下馬~”
文欽定睛一看,拽住韁繩,吩咐道。
“諾!”
文欽為表現自己的激動之心,戰馬未停,身子便從鞍上下來,朝著孫權小跑而去。
孫權見狀,對身旁人興奮說道:“朕之馬伏波來也。”
馬伏波即馬援也,西漢末年,馬援為隴西隗囂麾下重臣。受隗囂之命,試探平定關中的劉秀,見過劉秀後,對他讚不絕口,認為劉秀雖不如劉邦,但好於治政。
因此在馬援的奔波下,隗囂同意歸漢,派長子隗恂到洛陽去做人質,馬援陪同入漢。後面隗囂聽信了部將王元的挑撥,想佔據隴西,稱王稱霸。馬援寫意相勸,隗囂怨恨馬援,以為其背離自己。
劉秀親征隗囂,因隴右艱險,道路難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