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二章 小道,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單。禁溝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天險深谷,兩塬對峙,谷勢壁立。其間深達數十米,乃至數百米,是難以逾越的天塹,而禁溝又是關中與洛陽之間的必經之路。也就是說,防守方只要守住禁溝,那麼它身後的潼關也就能守住。

至於修築的連城,不過是建立在禁溝上的險要之地,是為了更好控制禁溝。因此可以這麼說‘故守關而不守禁溝者,守猶弗守也,守禁溝不建十二連城者,守猶未善也。’

看了半響,劉禪微微蹙眉,說道:“此關竟然如此險峻,若是強攻且不說能否攻下,恐我軍抵達潼關之前,將士就要折損甚多。況且夏侯霸並非無能之輩,為將驍勇,故不可強攻啊!”

王平微微頷首,說道:“這便是臣獻策,欲走河東,南下風陵渡,繞後潼關之緣故。”

“此戰我軍需策應上丞相、驃騎將軍攻河東之戰,不知子均可有策乎?”劉禪問道。

王平沉吟少許,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攻潼關需先取禁溝。此地艱險,非勇者不可直前。我軍不如遣驍勇之士,攻佔逆魏營壘,引夏侯霸出關作戰。若夏侯霸避而不出,我軍直取其營壘即可,依仗禁溝,封鎖潼關。待河東戰事如何,再議大軍進取之事。”

王平之意很簡單,漢魏硬碰硬,大漢挑選精銳走東塬而上,進攻建立在禁溝之上的魏軍營壘。如果夏侯霸出來支援,就和他打,如果不出就攻取禁溝營壘,封鎖潼關西出的通道。

劉禪手按長劍,思索王平的策略,又在眺望東塬,看是否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半響後,劉禪指向東南方向,即潼關右側,說道:“可否從此方向走秦嶺,伐樹為道,繞行至潼關身後,從而策應我軍征討河東之戰?”

眾將順勢望去,只見劉禪所指的方向乃是原始森林,一望無際,樹木叢生。

“啟稟陛下,禁溝難行,道路狹隘,又有魏人在旁,故還未派遣斥候探查。”趙統答道。

劉禪眯著眼睛,吩咐道:“先從子均計策,同時廣派斥候向南探查禁溝,看能否有小路通往潼關之後。”

“諾!”

劉禪雖少經沙場,不過由於讀史,也經常督戰,對於戰事還是頗為熟悉。歷史上的著名關隘被破,有時並不是正面攻破,而是陰差陽錯,尋找到小道繞後攻破的。

比如曹操攻打陽平關,由於難以攻克,差點回師,最後誤打誤撞發現小道,攻破陽平關。亦或者漢中之戰,老劉被阻在陽平關外,行奇策翻越大巴山,繞過陽平關,最終攻克漢中。

如今被阻在潼關之外,強攻是難打的,不如看看能否有小道,可讓大漢取利。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