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六章 策對(下),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月。
這也是為什麼魯芝建議大漢調整出兵的方向,把河東改成南陽,是想要離大漢的巴蜀近些,離曹魏的河北遠些。之前大漢進攻西北地區比曹魏有利,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西北地區離大漢的巴蜀近,離曹魏的河北、洛陽相對較遠。
大漢與立國於關中的秦國、西魏情況不一樣的原因就在此處。除非大漢現在把所有士兵的家卷,以及文武百官遷到關中,否則就要面對這種尷尬的情況。
即便遷的話,也不是那麼的簡單。幾十萬人的大遷徙並非那麼簡單,光糧草就是一個天文數字,還有騰出大量的時間。如果遷不好的話,可能還會引起叛亂。
面對魯芝的話語,廖立陷入了沉默,他也不知該如何作答。大漢還是人口太少了,如果隴西、關中、漢中能有百萬人口,還是勉強能夠撐起今後攻略河東的軍事行動,只是每次出兵的兵力有所限制而已。
以現在的情況,大機率要調巴蜀地區計程車卒,走千里之遙,翻越大巴山、秦嶺抵達關中,再東出與魏軍作戰。攻南陽的話,則是抵達漢中,順漢水之下,抵達南陽郡作戰即可。對於前者而言,攻南陽的路途更近,而且難度也低一些。
若是沒有孫吳這個因素的干擾,倒是可以考慮攻取南陽的進軍方略。只是孫吳在南,其窺視荊北,不得不考慮這個因素,以及將來會對蜀漢造成的影響。
半響後,劉禪看著牆上的輿圖,澹澹說道:“不急,今關中初定,攻河東,或南陽,皆未可知。況且世英初入大漢,不解漢吳內情,今能有此思慮,已是不錯。卿可先將此疏上呈於上丞相,讓其閱之。”
“諾!”魯芝應道。
在旁捋著鬍鬚的廖立,建議說道:“啟稟陛下,今大漢還於舊都,於禮之言,可遷先帝陵墓於關中,移巴蜀豪強及士卒於陵邑,為先帝守陵,充實人口。”
遷豪強的行為,上可追朔到秦始皇遷六國舊貴族入關中。而到漢高祖劉邦時也沿用強本弱枝的政策,西漢建陵遷豪的行為,歷經7代皇帝,至漢元帝下詔停止遷徙。不過遷豪只能是在國家掌握有絕對權力、政局穩定的時候才行得通。
以大漢目前的政局以及巴蜀的環境而言,若遷巴蜀豪強,也不是不行。至於是否遷,如何建陵,還需進一步討論。
畢竟大漢接下來還有很多的政策要在關中推廣,不能太著急。而且指望遷陵邑來充實關中,還需花很多年的時間呢,不可能一蹴而就。
劉禪微微頷首,說道:“卿可撰疏上呈於內府,以讓眾人商議。這些日,先暫時多準備祭祀前漢諸帝之事。”
“諾!”廖立應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