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求策,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放苦思良久,拱手進言說道:“啟稟陛下,如今天下浮動,關東將校不安,為防有通賊之人,不如調換成沛國、譙縣之人,以寧天下。”

沛國、譙縣二地,乃曹氏籍貫之地。

聞言,光祿大夫徐宣當即出列,呵斥說道:“此非良言也。今中原歸於一統,百官軍將皆在忠誠守節,未有不軌之時。為何要將守將皆換成沛國、譙縣之人,以傷長居守戍將士之心?”

徐宣字寶堅,歷任城門校尉、司隸校尉、散騎常侍等職位。此人歷任三朝,乃曹操、曹丕心腹之臣,對於曹叡而言亦是可信之人。

曹叡外出之時,基本是由徐宣處理曹叡所負責的國政。可謂是忠心有加,有社稷之節。

劉放面對徐宣的嚴詞反駁,自是不敢出言,朝著他拱手行禮,退回原位。

曹叡見徐宣反對,進而問道:“以卿之見,我大魏當如何安國?”

徐宣微微躬身,沉聲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如今之勢。中原雖有震盪,但無變化之態,陛下可遣威望之臣,巡視州郡,賞有功之士,以安眾人之心。”

“至於治國之策,于軍事而言,臣竊以為我大魏當整頓士卒,提拔優秀俊傑入軍,充實軍力;堅守邊塞城池,加固城牆,囤積糧草,使敵圍而不得克。……”

徐宣洋洋灑灑講了一些,他對大魏弊病的思考方向。

“於政事而言,陛下當令內地郡縣休養生息,勿修宮殿,以恢復國力為主;篩選郡縣之中忠貞之士,以守四方,撫卹安民……”

“至於安天下之策,臣以為如今我大魏四面受敵,安可令地方二千石高官上疏奏策,言安邊境之事,並可讓要臣入洛陽,以述自己所見。若有可行之略,當命軍中大將商討議之。”

曹魏邊境的局勢不容樂觀,若曹魏進一步衰弱的話,邊境烽煙將要四起。這也是為什麼曹叡深思之後,決定謙卑問策。

曹叡欣慰地點了點頭,讚許說道:“徐卿實乃眾人所言社稷之臣啊!”

“諸卿可有其他見解乎?”

蔣濟沉吟少許,說道:“陛下,徐公所言不虛。不過臣以為如今國有四害曰西蜀、東吳、遼東、鮮卑。其如虎狼當逼境,侵擾邊境。當先寧小害,方可盡心以除大害。”

“如:可與遼東公孫淵交好,以安其心;選能吏以制鮮卑軻比能,免北境之害;思傷吳之策,使其難與西蜀聯攻我大魏;求據蜀之策,將其遏守關中,令其不可東出。若能安小害,則大害無憂也。”蔣濟舉例說道。

曹叡微微頷首,笑道:“公所諫之言甚好,北境應當無慮也。幽州刺史王雄,於鮮卑撫以恩信,使軻比能安好。今王雄以為其將為害,已遣心腹刺客韓龍行刺殺軻比能之舉,將可使鮮卑分離。若能刺殺成功,朕將不慮鮮卑,當憂東吳、遼東、西蜀三地。”

蔣濟聞鮮卑不能為亂,喜出望外說道:“若能成功,於國有大益也。”

頓了頓,蔣濟拱手說道:“東吳、遼東、西蜀三地,西蜀之害為最大,東吳次之,遼東最末。遼東若能遣使交好,惟有東吳、西蜀二國。是故若滿徵東逼退孫權之後,不如命滿徵東入朝,商討對吳之策。又可使大將軍入朝,共商據蜀之策。”

“可!”

(求票票~)

ps:西海太守是索湛不是他兒子索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