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二章 不退,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襄陽城外吳軍營寨連扎十餘里地,軍旗招展,旌旗蔽日。天上下著稀稀疏疏的小雨,數以萬計的將士冒著雨水在營地內修築攻城器械,大量的投石機、呂公車、雲梯在工匠們的趕工下逐漸完工。
洶湧的漢水隔絕襄陽與樊城二城,數十艘的吳軍水師船隻在漢中游弋,隔絕漢水南北;更多的吳軍船隻井然有序地停泊在水寨內,陸續出寨。
細雨朦朧,孫權站在岸邊的土坡上,眺望著漢水北岸上陸續撤軍的朱然所部,嘆了口氣,說道:“樊城堅固,外有工事,內有精銳。今逢魏軍馳援,義封退兵也是常理,我軍雖操練騎卒,但實力比逆魏還遜些許。”
自從王淩統大軍抵達樊城之後,與將軍胡質、蒲忠二人聯合,進攻朱然、步騭二軍。朱然率領大軍與王凌交手幾次,互有勝負,勉強抵禦住魏軍的進攻。孫權在南岸圍困襄陽城,以為後援。
可惜,不過十日曹叡率領本部大軍抵達樊城,漢水北岸兵力懸殊,孫權並無必勝把握,不敢率大軍渡過漢水支援,於是朱然、步騭二軍只能撤退到襄陽,用水師隔絕漢水。
站在孫權身後的朱然,看著來往漢水南北兩岸的船隻,安慰說道:“啟稟至尊,我軍與逆魏大軍各有優劣而已。逆魏雖長於步騎,但若是放開一戰,我軍未必沒有一戰之力。只是我軍目前分散,伯言在隨縣,子瑜在黽縣,休穆(朱桓字)駐守濡須口,我軍所部需橫跨漢水兩岸,兵力稍有不足而已。”
東吳內部將士戰鬥力也有高下之分,除孫權中軍外,便以陸遜、朱然、朱桓、全琮四人統率的軍士為首。特別是朱然、朱桓、全琮三人統率所部最為驍勇,同時這三位也是北伐最為積極之人。
步騭亦是應和說道:“義封所言正是,況且我軍此戰已奪取逆魏江夏郡,若是再能奪取襄陽,屆時我軍荊州防線可前移百里,將可與逆魏隔漢水對峙。”
孫權微微頷首,嘴角上揚,說道:“子山所言極是,此次北伐實屬難得,若是能攻克襄陽,我大吳幾乎又將攻取逆魏襄陽一郡。”
不管戰後情況如何,就此時的局勢讓孫權感覺到這些年來的屢次北伐終於有了勝利果實。
眾人聞言不由看向東面的襄陽,面露一絲憂慮之色,這座屹立漢水南岸的襄陽城遠比合肥城更加險峻。合肥城南臨淝水(古施水)故道,西鄰雞鳴山,城小而高,易攻難守。
而襄陽城卻是三面環水,一面靠山。但若實際追究起來,襄陽城可以算是四面環河,因為他外圍擁有與河水相同遼闊的護城河,其護城河平均寬180米,最寬處亦達到250米,遠非合肥這種小城能比。
特別是劉表在舊城的基礎上,又新建城池。這讓襄陽城愈發堅固,可謂固若金湯也。
談話間,谷利手持軍文而來,稟告道:“啟稟至尊,上大將軍緊急軍報抵達。”
孫權笑著伸手接過軍文,拆開印泥,開啟檢視陸遜所報告之事。半響後,孫權的笑容瞬間凝固,甚至有些慌亂。
朱然見孫權震驚的表情,低聲問道:“至尊,莫非上大將軍兵敗?”
孫權拿著軍務,搖了搖頭,沉聲說道:“並非如此,而是子瑜兵敗,統率的萬人被田豫雨夜奔襲,損失慘重,如今已退回江夏郡。田豫又挺兵推進,伯言擔憂田豫斷大軍歸路,如今已經從隨縣撤軍。逆魏田豫與隨縣將士向南挺進,似乎有進攻江夏之貌。同時全子璜於合肥被滿寵所敗,今也撤軍回國。”
說話間,孫權看了眼屹立於河岸畔的襄陽城,此時早已經沒有了暢想攻克襄陽城後的想法,而是思慮如今諸路皆退戰局不利,是否要撤退回援江夏郡。
沉吟半響,孫權攥著公文,聞道:“如今伯言後撤,我軍孤入圍攻襄陽城,不知諸位將軍以為如何?”
此言一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