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六章 龍躍虎臥(四),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春三月,太陽溫和的陽光照射在大地上,給關中大地帶來了和煦的溫暖。田野裡一派生機勃勃、生機盎然的景象,空氣中也充滿著泥土清香和草木氣息。

漢軍大營內,將士如蟻聚般集結,在漢軍將領的指揮下開始了一天的安排,搬運器械,修繕營寨,挖掘地窖以儲糧草。

諸葛亮在眾人的簇擁下,登上五丈原的制高點,眺望魏軍營寨。

相比於眾人的懊悔司馬懿沒有中計,諸葛亮則是一臉平靜。對於這個計策的可行性,諸葛亮可以說是心知肚明。

聲東擊西,切割戰場的策略不是不行,而是關中地形太過於平坦。魏軍非常容易調集兵力,容錯率高。對於漢軍而言,要求把握時間太過苛刻了。另外一點則是需要看魏軍指揮官是否會出現對戰場的形勢判斷失誤,顯然以司馬懿的才能不會看不出。

不過當諸葛亮聽到司馬懿大軍入駐渭水南岸,背水設營,倒是頗有興致地決定視察魏軍營寨。

“上丞相,司馬懿識破我等聲東擊西、包夾之策,接下來我等該如何是好?”楊儀跟在諸葛亮身後,問道。

諸葛亮沒有答話,而是站在坡上,用羽扇遮擋春日的陽光,眺望魏軍營寨。

半響後,諸葛亮緩緩說道:“不急,關中非我軍一路兵馬,子均手上亦有萬餘人。況且司馬懿背水設營,此非明智之舉。”

相比於歷史上諸葛亮單路的侷促場面,如今北伐關中可謂是諸軍頻出。魏延萬人出高平、走蕭關道攻安定;黃權、吳懿三萬人走渭水、陳倉道攻陳倉;王平萬人出儻駱道,攻槐裡縣;自己則率七萬人走褒斜道,攻眉縣。

仔細算下來,漢軍此次光可戰之卒發動十二萬人,還不記算上七、八萬的農夫,按照諸葛亮的《後出師表》所言二十萬人,所言並不虛假。由於黃權走渭水道,雖然並不平坦,但是由於水路的便捷所需的徭役甚少,最耗農夫的就是諸葛亮這一路大軍。

頓了頓,諸葛亮問道:“子均所部已經抵達何處?”

“啟稟上丞相,並無子均訊息。若按行程而言,子均比我軍晚行二日,以其腳程,大概今明二日將會抵達關中。”監軍關興說道。

王平走的儻駱道是褒斜道、子午道、陳倉道諸道中最為快捷也最為險峻的一條古道,道路蜿蜒於秦嶺主峰太白山各支流間,升降起伏於人煙稀少、野獸出沒的原始森林之中。途中還有被稱為‘黃泉’的險地,多有毒蟲勐獸,世人視為畏途。

雖比諸葛亮走的褒斜道短了大概十幾裡的腳程,但褒斜道在秦時就已經被秦人開鑿成能透過大部隊和輜重的棧道了,遠比王儻駱道好走。至於子午道有六百多里,透過子午穀道可以直接抵達長安南山。歷史上多次有兵家企圖偷渡,但卻從來沒有人成功。

諸葛亮沉吟少許,說道:“派遣斥候渡過武功水,前往子均所部,讓子均抵達關中後,告知其計策取消,讓其向大軍靠攏,亦有軍士支援,可屯紮於武功水東側,以為連線。若實在難以應和,可撤軍回漢中。”

“諾!”關興應道。

諸葛亮眯著眼看著修繕營壘的魏軍,問道:“斥候可有探查出司馬懿大軍有多少人?”

“啟稟上丞相,據斥候探查所報司馬懿大軍今日灶火有五萬人之用,但奇怪的是昨日渡河之時,魏軍並無五萬人之數,最多隻有四萬人之數。”楊儀說道。

關中兵團人數在七萬上下,安定郡郭淮五千人,陳倉城鄧賢三千人,李輔五千人,夏侯霸八千人,秦朗中軍兩萬屯駐長安,司馬懿大軍也就僅剩三萬人左右。

目前的戰況是,安定郡魏軍雖有五千人,但郭淮從東羌招募了三千人,一共是八千人,應對魏延的萬人綽綽有餘;鄧賢、李輔、夏侯霸三人一萬六千人,依託汧水、陳倉抵禦黃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