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九章 邸閣,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同時也將外部的水汽隔絕在外面。除此之外,內部還存放有大量草木灰,藉此中和空氣中的水分。
而軍糧這種中短期儲存的糧食,工藝上以及程式上相對簡便許多。
作為負責人的鄧艾,說道:“此倉可存萬石糧草,可共五千將士一月之用。”
漢時,一名士卒月食2石左右軍糧,一萬石差不多可供五千名將士一個月吃用。黃權大軍兩萬人差不多一個月需要四萬石軍糧,騎卒的消化量會更大,馬匹是成年士兵3-5倍食量。
一年下來,黃權大軍除去馬匹差不多需要四十八萬石軍糧(注一),如果有農夫走陸路運糧草,消耗將會更大。
劉禪穿梭在糧倉之間,問道:“目前邸閣內糧草有多少石,可供大軍多少之用?”
鄧艾跟在劉禪背後,自信地說道:“啟稟陛下,臣於天水、清河、新陽、率萬人屯田,十二分休,常有八千將士耕種,四年間獲糧一百九十二萬石,可供兩萬大軍四年之用。受上丞相軍令,調一百萬石於漢中供北伐大軍足用,如今邸閣內有糧草有九十二萬石,可供大軍兩年之用(丟擲農夫消耗量),不計馬匹。”(注2)
一百萬石軍糧對於諸葛亮的九萬大軍可以說是幫助甚大,差不多可供五個月之用,這還沒有算上在漢中的糧草,以及從隴右各地上繳的糧食稅收。大漢可以說是為這場關中之戰,準備了許久。
劉禪心裡默默盤算,歡喜地看著著近百座的糧倉,鄧艾真就是屯糧小能手,難怪諸葛亮屢次在公文內誇獎鄧艾,讓諸軍將士向鄧艾、霍弋二人學習。
劉禪停下腳步,一臉讚許地看著眼前的這些糧倉,說道:“士載之功,朕方知也!”
----------
一:南北朝時“兵士二萬人,歲食米四十八萬斛”,斛與石相同。
2:鄧艾在淮河、淮北屯糧,四萬人年得五百萬石,六七年間,得三千萬石,可供十萬將士五年之用。(在這裡考慮地理因素,減少一半的歲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